《绪论》
……则与美国人不同,他们有着我称之为东方学(Orientalism)的悠久传统,这是一种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位置而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东方不仅与欧洲相毗邻;他也是欧洲最强大、最富裕、最古老的殖民地,是欧洲文明和语言之源,是欧洲文化的竞争者,是欧洲最深奥、最常出现的他者(the Other)的形象之一。此外,东方也有助于欧洲(或西方)将自己界定为与东方相对照的形象、观念、人性和经验,然而这一些东方形象并非都出自想象。东方是欧洲物质文明与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东方学作为一种话语方式在文化甚至意识形态的层面对此组成部分进行表述和表达,其在学术机制、词汇、意象、正统信念甚至殖民体制和殖民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基础。与此相反,美国对东方的理解似乎远没有这么深入,尽管近来在日本、韩国和印度支那的冒险活动到现在应该使我们能够获得一种更清醒、更现实的“东方”意识,况且美国在近东(中东)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急遽扩张也要求我们在对东方的理解上获得更多的发言权。(P2)
关于东方学的三个定义:
东方学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学科的含义
东方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大部分时间里,“the Orient”(东方)是与“the Occident”(西方)相对而言的,东方的思维方式即二者之间这一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区分为基础。(P4)
如果将18世纪晚期作为对其进行粗略界定的出发点,我们可以将东方学描述为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观点进行权威裁断,对东方进行描述、教授、殖民、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的一种机制:简言之,将东方视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P4)东方学作为一种话语与其背后的关系网络,制约着人们对其的想象与书写。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而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力量上升之前,……东方学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的文化事业。(P5)
假定与限定性说明
但我研究东方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考察东方学与东方之间的对应关系,而是为了考察东方学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它对东方的看法(比如说东方乃一种谋生之道),不管其与“真正”的东方之间有无对应关系。(P7)换句话说,真正的、客观的东方是存在的。
东方被人为建构的方式不仅是想象,更是制作,驯服,其背后是一组权力支配关系。(福楼拜与非洲妓女)
东方学的结构不仅仅只是谎言或神话的结构,而要注意实在的力量关系,实权社会经济和政治机构,以及物质沉淀。
对东方事物富于想象的审察或多或少建立在高高在上的西方意识——这一意识的核心从未遭到过挑战,从这一核心中浮现出一个东方的世界——的基础上,首先依赖的是谁是东方或什么是东方的一般性观念,然后依赖的是具体的逻辑,这一逻辑不仅受制于经验的现实,而且受制于一系列抽象的欲念、压抑、内置和外化。(P11)
一、纯粹知识与政治知识的区分
它是地域政治意识向美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哲学文本的一种分配;……而且是对整个“利益”体系的一种精心谋划——它通过学术发现、语言重构、心理分析、自然描述或社会描述将这些利益体系创造出来,并且使其得以维持下去;它本身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是控制、操纵、甚至吞并——的愿望或意图;最重要的,它是一种话语,这一话语与粗俗的政治权力绝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且在与不同形式的权力进行不均衡交换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并且存在于这一交换过程之中,……(政治,学术,文化,道德权力)……东方学本身就是……而不只是表达了——现代政治/学术文化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与其说它与东方有关,还不如说与“我们”的世界有关。(p16)
因此,我将东方学作为在单个作家和英、法、美这三大帝国主义所制造的总体政治语境之间的动态交换来研究,单个作家的作品正是在后者学术的和想象的领地被创造出来的。(P20)
二、方法论问题
德国被排除在外的原因。(P26)
策略性定位、策略性建构。(P27)
所分析的文本包括学术著作、文学、新闻报道、政论、游记等等,它们互相指涉构成了一个整体性文本。但对单个文本进行细读依旧非常重要。
三、个人的层面
并不纯然是一个学术性的(academic)问题,且是一个有着某种显而易见的重要性的智识性(intellectual)问题。
榕楠雅记~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2003年版序言》
尽管本书指涉许多迫切的现世问题,它根本上说,仍然是一本关于文化、观念、历史和权力的著作...
-
《绪论》
-
《第一章 东方的范围》
一、认识东方 对贝尔福而言,拥有关于一个文明的知识意味着了解这一文明从起源到兴盛到衰落的...
-
《第二章》东方学的结构和再结构
一、重新划定的边界、重新界定的问题,世俗化了的宗教 《布瓦尔和白居谢》 18世纪的变化: 首...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