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永宁人的信仰和城乡寺庙 昔日,永宁人的信仰很广泛。 永宁并不安宁。历史上过多的战乱和自然灾害,使永宁人感到十分不安。虽然无奈,但他们没有消极、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寻求安慰和寄托。于是便把消除灾难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随之也就出现了大量的相关建筑。早期的建筑分三类,第一类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佛教寺院和道教庙宇;第二类是先圣先贤,第三类虽然也是道教庙宇,但和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种田要五谷丰登,人们便把风调雨顺的希望寄托给了龙王;家丁要兴旺,人们便把生男育女的希望寄托给了子孙娘娘;日子要红火,人们便把发财的愿望寄托给了财神;野兽出没伤人,人们便请山神、土地、五道管束它们,这3种庙宇的对联都写道:「山神土地五道堂,左拴猛虎右拴狼」;军城的军人要打胜仗,供奉军神,祭祀军旗,供奉马神,多出飞驰疆场的骏马……可见,永宁人的信仰有极强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使得永宁地区的儒道释三教相互吸收而融合。正是由于这种融合,永宁城的寺庙建筑才出现了一座庙宇既供奉佛,又供奉神,很难分清是寺院,还是道观。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求拜。而明清两代辖区内龙庆峡的神仙院不仅神佛都有,而且连孔子也供奉上了,成了三教合一的典型。 清末,西方的天主教、伊斯兰教、耶稣教传入永宁,永宁人的信仰更加广泛。如此多的宗教都集中于一座小城,这在延庆地区是绝无仅有的。永宁人对文化兼收并蓄,胸襟雍容大度。 信仰和寺庙建筑密切相关。永宁,最早见诸文字记述的庙宇有距今1500多年前的道武皇帝庙和1100多年的缙阳寺。明代,永宁地区的寺庙还不很多。地方志记载的城乡寺庙祠堂共48座,其中永宁城内27座。清朝中叶以后,地方逐渐平静,寺庙建筑逐渐增多。到民国时期,仅永宁城内就有寺观祠阁42处。 这些大大小小的寺庙,星罗棋布于几平方公里的小城,蔚为奇观。其中最著名的有三清官、吕祖庙、上帝庙、关帝庙、显化寺等。 三清宫——塑像生动有趣 三清宫位于永宁城内东北隅善政街的路北,坐北朝南,总面积1200平方米。两进院落。进山门,跨入第一层院,迎面是高大的正殿3间,殿前两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柏撑开苍翠的树冠,似乎向人们诉说着这座道宫的古往今来;正殿两侧东西各有配殿各5间,院落宽敞明亮。 穿过正殿中央,一座小桥连接了第二层院落的牌坊,牌坊下连山门,中间门额上书有「蓬莱阆苑」4个遒劲的大字。走进牌坊,正面也有正殿3间,殿内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3尊道教最高神衹的高大泥塑像。正殿两侧各有配殿3间。配殿的泥塑像虽然比正殿小,但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等「八仙」泥塑像却比正殿生动有趣。八仙分别居于自己的洞府,各具不同的神情姿态,不仅每尊塑像都栩栩如生,显示出高超的泥塑技艺,而且因为多了一些生活气息而让人容易亲近和接受。 吕祖庙——三个与众不同 吕祖庙在三清宫西侧,与三清宫仅一墙之隔,也坐北朝南,也有两进院落,但占地面积比三清宫大,有1900平方米,楼台殿舍共20间。 吕祖庙的山门建筑风格与众不同。它的山门是仿城券拱门洞建造的,有3道,中间为主门,门洞较宽大,两侧较窄小。门上有中间高、两侧矮的对称城台,外侧砌有垛口。木质大门涂朱红色,铆大铜钉,气象肃穆庄重。 引自 名胜古迹 吕祖庙的主要塑像与众不同。叫吕祖庙,但主要供奉的却是佛教的观音菩萨,而不是吕祖。进入大门,正中建有过厅,内塑观音像。两进院落。穿越过厅进入一进院,正中有小石桥一座,桥两端有高出地面0.5米、宽1.5米的甬道。甬道南端连接过厅,北端直通3间高大华丽的正殿,殿内正中供奉千手千眼观音塑像,东西配殿供奉的是十八罗汉。只后院北侧两层5开间的小楼才是道教的领地,小楼内塑有「八仙」像,墙壁上绘有「八仙」成仙和济世的故事。 吕祖庙的第二进院中央建有一座四角亭,基座是高出地面的平合。平台每边有2丈长。四角亭左右有两个巨大赑屃,背上立有石碑。吕祖庙的庙会活动与众不同,每年夏季举行的庙会都要唱戏,但规模小,而且演出安排在四角亭下。因亭下空间不大,多演一些文戏,武戏只演《三岔口》之类的折子戏。 元宵节庙会期间,因活动内容别出心裁,更引人注目。元宵节又称灯节。腊月初八当天,由德高望重的庙会会头把全城的画匠召集到吕祖庙,组织他们为灯节设计并制作灯展。匠人门根据设计要求,将准备好的木架放置在院内;然后枝头朝下往木架上绑松枝,绑好后将木架翻过来,使松枝头朝上;接着,将溶解好的明矾水勾兑在凉水中往松枝上泼洒,待结冰后再泼洒一层,一层层泼洒,使之结成一座通体透明的冰山;冰山凝结牢固之后,又在冰四周雕塑各种小动物,以及《西游记》、《八仙过海》等人物或故事;最后,将冰山抬到亭子内。冰山完工后,用荞麦面捏成许多灯碗儿,灯碗儿内添素油,碗边放棉花捻儿,放置在冰山的上下左右。同时,制作各种形状和不同彩绘内容的彩灯,悬挂在亭子周围。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准备,正月十四打开庙门,供人们参观。晚上,道士将所有的灯盏点燃,将冰山照耀得玲珑剔透,非常漂亮。 吕祖庙的冰雕艺术比龙庆峡的早数百年,也是京郊最早出现的。 吕祖庙现还保留一层院落内的大殿。 上帝庙——三绝 上帝庙坐落在永宁城内东北隅,是明代正统年间钦差内官谷春建的。有两进院落,共有房屋29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庙内大殿有火德真君、手牵一只黑虎的武财神赵公明、牵犬提三尖两刃的杨戬、玄武大帝等泥塑像。 上帝庙有三绝。一是二进院正殿后建有精美的八卦亭,藻井上有8块木板,绘有八卦图,每块板上绘一卦。据说,每块木板都是可以翻动的,而且会按顺序自动日夜翻转。此为第一绝。但动力自何而来,至今仍然是个谜。 院中东西排列4个巨大的赑屃,背上驮有4通高大的石碑。一座庙内矗立这么多石碑,在永宁城内为第二绝。 院内东南角有一株很高很茂盛的杨树,树冠大如巨棚,树叶阔如团扇。遇有风雨,树冠轰轰作响,其声如金戈铁马奔突而来。人称此为永宁庙 宇第三绝。 上帝庙三绝,永宁人无不称奇,但20世纪90年代吕祖庙被拆除,原址建了民居,三绝已成绝唱,惜哉!惜哉! 火神庙——留有旗纛庙壁画 火神庙在永宁城西南隅,与城隍庙、双钟寺毗邻,庙宇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庙前有2000平方米场地,称作「火神庙场」。 引自 名胜古迹 火神庙很特别,特别就特别在壁画上:城门大开,号角齐鸣,旌旗招展,将帅带领军兵出征。城外,放有3尊大炮;天上,旗纛神率各路神仙助阵。城内后续部队源源不断涌出,而前军已经将敌军杀得丢盔弃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上出现了火器飞腾的景象,真实表现了明代军队武器改良的情况。明代,军队的兵器虽然以刀、枪、剑、戢、斧、钺、钩、叉、棍、棒等传统冷兵器为主,但火器在军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火器的研发非常活跃,制作日益精良,品种日渐丰富,仅火箭就有单发火箭、多发火箭、翼火箭、多级火箭等10多种。火器的配备在武器中占10%。明代,永宁驻守军队达8000人,其中应配备火器800件。旗纛庙壁画上不仅画了火器,而且下了很大力量作了渲染,使火器显示了强大的威力,这在火器日益发达的明代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令人不解的是,火神爷管火,怎么违背常例带兵打起仗来了? 原来,火神庙是明永乐年间修筑的旗纛庙改建的。明宣德五年(1430年),都指挥韩镇在城内西北隅新建了一座旗纛庙,庙前开辟了新的校场,此处就改为火神庙了。墙上的壁画是旗纛庙原来留下的,大概是因为壁画艺术水平太高,人们不忍将画铲掉。不仅如此,连原旗纛庙的校场也留给了火神庙,变成了火神庙场。因火神庙与城隍庙相邻,城隍庙每年办庙会,火神庙场四周就搭满了席棚,成了庙会期间临时市场。 清末,火神庙毁于兵燹,后来虽重修,但塑像已经没有了。20世纪80年代,山门和东大殿也失火被焚,现火神庙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已经修复。 引自 名胜古迹
1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