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 页码:第277页
自發的主體採用固有的技術,最能顯露這些技術的不足之處。一位作曲家如果想改正那些不足,而以技術上精確界定的形式提出問題,則他的解決辦法的新穎與獨創將會使他變成社會趨勢的執行者。這趨勢就等在那些問題裡,等者粉碎現在事物的軀。個人的音樂生產力實現了一種客觀的潛在事物。今天大受低估的哈爾姆(August Halm)以其音樂形式是客觀精神的形式的理論,差不多是唯一意識到這一點的人,無論他關於賦格和奏嗚曲形式的靜態原理可能多麼曖昧。具有動力的奏嗚曲形式,本身即喚起其主體性的實現,雖然還是作為一種構造圖式 (tektonisches Schema)在梗阻那實現。貝多芬的技術長才統一了各項彼此矛盾的基設,透過這項基設,服從另一項基設。身為這形式客觀性的助產士,他為主體的社會解放發言,究極而論,是為一個由積極發揮自主性的人形成的社會發言。在一個自由人結合的美學圖像裡,他超越了資產階級社會。藝術本來是由一個社會現實的痛苦不完美喚起的,而由於作為表象的藝術可能被出現於它裡面的社會現實揭穿,它倒過來反而獲許超越這個現實。 引自第277页
4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