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页
西山地区典型褶皱与断层遗迹 妙峰山的箱式褶皱 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陇驾庄村东的永定河东岸岩壁上,赫然写着「妙峰山」三个大字,透过这三个大字,会发现河东岸岩壁的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该岩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其在初始形成过程中为海洋环境下碳酸钙沉积,沉积层基本为水平状态,受固结成岩作用的影响,海洋环境下碳酸钙沉积物逐渐形成石灰岩层。受后期地壳运动的影响,海洋中的沉积岩初步抬升出露地表,并在地壳水平运动的作用下,石灰岩又受到来自南北两个方向挤压力的影响,岩层褶皱变形,形成我们看到的顶部略微平坦、两侧略微陡直的箱式褶皱地质现象。 爨底下村附近的断层 在门头沟区爨底下村西附近的公路旁,有一处原本舒缓、呈水平状态的浅色薄层理岩层,突然转变为深色巨厚的沉积岩层,深巨厚岩层与浅薄层岩层之间出现一个纵向断裂面,很明显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了断裂和位移,即岩层在此处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出现了断层现象。该处断层的断裂面倾向西北,呈东北—西南走向。断层的上盘岩层为寒武系昌平组豹斑灰岩,下盘岩层为青白口系景儿峪组杂色泥灰岩,上盘岩层断裂后下滑为正断层。岩层在断裂和移动过程中,下盘景儿峪组浅色薄层的杂色泥灰岩受拉张力的影响,呈显著的向受力方向弯曲状态,牵引褶曲明显。下盘的寒武系昌平组豹斑灰岩受拉张力的影响,出现与断层面呈小角度张节理。不论是从下盘的牵引褶曲,还是从上盘的断层面锐角张节理,均可判断出岩层的上下盘移动方向。断层上下两盘岩层的位移,使不同时期的岩层呈现出相同的位置高度。 沿河城断裂 沿河城断裂发育在双塘涧—沿河城—溜石港一带,断层走向为北东50°左右,倾向南东,出露于北东向燕家台复式背斜与髫髻山—百花山复式向斜之间的过渡带。该断裂经历了多期次的活动,有较复杂的相对运动和变形过程。燕山早期在北北西—南南东方向挤压应力作用下,随着北东向褶皱的进一步发展,该断裂以逆时针压剪性破裂出现;燕山中期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断裂仍为压剪性,但作顺时针扭动,东盘向西盘上伸,燕山晚期在区域性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断裂表现为张剪性顺时针滑动,东南盘正断下掉,呈明显的正断层性质。该断裂两盘岩石破碎,发育平行劈理带和次级小断裂,是河北省紫荆关大断裂在北京的延伸部分。断层切割了梁家庄向斜、东岭台向斜和青白口穹隆。新生代以来,断裂的部分地段仍表现出活动性,是一条新生代仍有活动的断裂。 引自 第二章 西山地质之美
6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