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国家建造的全面集中主义路径: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之交汇
1927-1935第一阶段:共产党利用国民党专心对付地方军阀之际,扩大其根据地,随后遭到反复围剿。1937-1945第二阶段:共产党华北敌后根据地蓬勃发展。1946-1949第三阶段:地缘环境改变+财政军事力量重新构造,由从前的游击战转变为具有进攻性的正规战。
1919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1920s,其资助是中共最重要的财源。1927年以后,博古、王明等中共高层为莫斯科指派,以维护苏联利益为先。不仅导致其在国内不受欢迎,也伤害了中共本身。毛泽东升至党内最高领导说中共摆脱苏联影响走向自主的关键,毛的目标是捍卫党和国家的自身利益。
毛对共产党的领导是从对军事力量的控制开始,到之后以“毛泽东思想”打造意识形态权威。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定义明确且结构连贯。1942发起“整风运动”,在全党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和组织团结,消灭了“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
东北之重要:周边接邻共产党国家或地区,拥有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地域辽阔,可攻可退;土壤肥沃,农业高产,为粮食净出口地区;工业、兵工厂、交通发达。在苏联的支援下,中共得以控制整个东北。
1920s-1949,共产党军队经历了三个扩张和收缩周期,每个周期以分散筹款开始,逐步建立一个集中的财政体系。
共产党在内战中取胜是其在地缘政治、财政构造、政治认同三方面共同突破交相作用的结果。地缘政治:日军战败,明确优先控制东北的战略,同时得到苏方的援助;财政构造:把现代工业都市与传统乡村资源巧妙结合,各地部队分散筹资与中央政府统一协调相结合;政治认同:一元化领导,高度整合和协调。
susui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七章 集中化地方主义:民国前期财政军事政权之勃兴
1920s,最强大的两股势力:满洲张作霖的奉系和广东孙中山及后来蒋介石的国民党。强大的区域政...
-
第八章 半集中主义的宿命:国民党国家的成长与顿挫
国民党经受住日本进攻而生存下来,为盟国做出巨大贡献,但在内战中迅速崩溃。 民国时期中国试...
-
第九章 国家建造的全面集中主义路径: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之交汇
-
第十章 比较视野下的现代国家转型
中国清廷v.s.奥斯曼帝国 (东亚病夫v.s.欧洲病夫) 梁启超:我国民之结合以成为一国,自有大...
-
第十一章 历史地认识现代中国
二战后,赤裸的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至上论调有所退缩,但欧洲中心论并未消失。一个基本假设就...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