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十月二十日
这封信是同治元年十月二十日曾国藩自安徽安庆官署写给身在南京前线的九弟曾国荃的。信中曾国藩向弟弟介绍了安徽宁国等地布防的湘军鲍超部、张运兰部的近况,并再次着重向弟弟提出了灵活作战的重要性。信中提到的凯章即是湘军将领张运兰。蒋将军、望芗是同一人,指的是同样出自湖南湘乡,之前隶属于罗泽南部的湘军将领蒋益澧。左大帅即晚清名臣左宗棠。此外,信中提到的汤溪在今浙江金华,侍逆则是曾国藩对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蔑称。金华是侍王李世贤的根据地,也是其王府所在地,所以曾国藩担心他会回援浙江,攻击进攻汤溪的蒋益澧部。 在这封家信中曾国藩提出,行军打仗要“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多用轻兵,少用重兵”。打仗讲求进退开合,变化难测,让敌军猜不透我军的动机,这就是“活兵”。收缩兵力,囤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寸步不离,主帅顽固不化,这就是“呆兵”了。频繁使用大炮和其他辎重,部队里的文职人员太多,行动不便,就是“重兵”。武器装备轻快灵活,物资全靠马驮,部队雷厉风行,行军快如飓风、闪电一般,机动性强,这就是“轻兵”了。鉴于曾国荃部“重兵”、“呆兵”的积习已久,难以一下彻底改变,而且曾国荃本人也不愿意从南京城下撤军,转为机动作战,故而曾国藩适时提出了把部队改造成一半“活兵”,一半“呆兵”;一半“轻兵”,一半“重兵”的折衷方案,希望曾国荃部湘军能在驻守南京城下的同时,展开机动作战,瓦解天京周边的太平军的防御体系,这一建议,无疑是十分中肯的。
东暖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二日
这封短信是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二日曾国藩自江苏徐州写给身在湖北的九弟曾国荃的。信中曾国藩主...
-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这封信是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国藩自江苏扬州邵伯镇船上写给身在湖北前线镇压捻军的九弟曾...
-
同治元年十月二十日
-
同治元年十月十三日
这封信是同治元年十月十三日曾国藩自安徽安庆官署写给身在南京前线的九弟曾国荃的。此时太平...
-
同治元年十月初三日
这封信是同治元年十月初三日曾国藩自安徽安庆官署写给身在南京前线的九弟曾国荃的。此时,湘...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