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现代消费的地景
消费人口增加还只是上海百货公司兴起的表面因素,消费意愿才是百货业昌盛的关键。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上海一直被形容为崇尚奢侈的销金窟,报纸文人不断感叹,“在他处则欲俭尚易,在上海则欲俭甚难”;“今则上海各业中人于勤俭二字全无体会”;“夫上海之人非特上等者不能俭,即降而于东洋车夫亦且不知俭”。①一般而言,奢侈之风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成熟密切相关。商品化程度愈高,商品供给愈多,愈鼓励消费,也就愈容易形成奢侈风气。这一点在近代早期的中国及欧洲均已得到证实。②上海开埠以后,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转运站。1860~1890年代,上海一口的对外贸易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进口货值更是超过了60%,其中67%~74%的货物运往其他口岸。也就是说,中国每年进口的货物1/4~1/3留在上海。③上海流通的商品数量居全国之冠,它成为中国的消费之都也就不足为奇了。3除了充沛的货物供应之外,上海亦形成一种以消费作为评判贵贱的社会价值,这种观念进一步刺激城市居民的消费意愿。诚如许多学者指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但增加许多新的消费内容,消费心态也为之转变。平民,特别是商人阶级通过模仿上层社会的消费方式,主张新的身份认同,社会亦以消费能力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进而发展出炫耀性消费的风尚。①1870年代,一位客寓春申19年的作者观察到上海人挥霍消费的表现:一耻衣服之不华也,一耻不乘肩舆也,一耻狮么二姑也,一耻肴惧之不贵也,一耻坐双轮小车也,一耻无项戴也,一耻戏园末座也。②这“七耻”凸显上海人讲究排场、注重外表,甚至是打肿脸充胖子的消费性格,引来“外若繁华,中多拮据,外似有余,中多不足”之讥。③不过,这种竞相奢侈消费的社会氛围也为专走高档路线的百货公司奠定基础。 引自 第一章 城市:现代消费的地景
104人阅读
懒残僧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导论
其次,百货公司均销售多元化的商品。直至19世纪上半叶,零售商店仍强调专门化的特色,这不但...
-
导论
不过女性是否只能被动地接受父权体制下所赋予她们的任务或形象,成为晚近女性主义理论及实证...
-
第一章 城市:现代消费的地景
-
第二章 商店:消费空间的构筑
百货公司重视感官经验,与万国博览会的推动及普及有关。随着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万国博览会,...
-
第二章 商店:消费空间的构筑
新新公司成立于1926年,虽资金及商店规模不及先施和永安,其建筑高度却不落人后,建造了含屋...
> 查看全部1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