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⑤章
两把步枪都是AK-47,胡桃木做成的黄色枪托微微发亮,难以想象它们从出厂至今经过了多少双手的触摸。AK47起源于苏联,“AK”是俄语里“自动步枪”首字母缩写,“47”代表着它的问世年份:1947年。被称作“枪中之王”的AK-47是人类历史上杀人数量最多的武器之一,全球平均每年有25000人死于它的枪口之下,以至于枪支的发明者也对自己的作品后悔不已。如今,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到索马里海盗,AK47已经成为全球恐怖分子的标配。在里约,这种战争武器也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人贫民窟,是毒贩作案和日常防卫的首选。犯罪分子甚至使用这种战争武器来抢劫行人,让见多识广的武器专家都咂舌不已。 然而眼前的这两把AK-47如同被活捉的战俘,流露出羞愧沮丧的气息。“它们是哪里产的?”我问。“应该是俄罗斯。”几个特警的语气不是很肯定,他们把枪翻来翻去,试图寻找产地标识。结果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这两把枪竟然是中国制造的。我自然有一种他乡偶遇同乡的心情,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辗转,才最终沦落至地球另一端的毒贩手中,但真相永远将是一个谜。 引自 第⑤章 和突击步枪一起落网的还有六个略微生锈掉漆的弹匣,每个弹匣都塞满了30枚口径为7。62毫米的步枪弹,它们锃亮如新,仿佛前一夜被人仔细地擦过一遍。我不由想起几年前在热图利奥·瓦加斯医院待过的一个晚上,这所公立医院位于里约北区,被21个贫民窟环绕,几乎每个晚上,都会有鲜血淋淋的枪伤患者被送到那里。我们陪医生值了整整一个晚上的班,用镜头记录深夜急诊室不为人知的忙碌。换班间歇,医生带我们去病房看望一个25岁的小伙,他被一把AK-47击中,但极其幸运地活了下来。 “我的儿子招惹了毒贩的女人,所以他们把枪口抵在他的下巴上开了一枪。”小伙的母亲坐在病床边,一边流泪一边为他扇风。我们对真相心知肚明,贩毒集团的成员在犯错后会受到内部处罚,轻则警告,重则处死。那些带着血林林的伤口前往医院的人于是约定俗成地以此为借口,逃避警方的调查。 这位年近六旬的妇女拉着我抱怨起医院迟迟没有安排整容手术,她越说越气愤,突然一把扯下小伙嘴上的纱布。一瞬间空气似乎被凝结住,只能听见电风扇转动的声音。他的整张嘴和半截鼻子都没了,只剩下一个血红色的大窟窿,犹如一个被敲碎的陶器。医生对我说,凶手并没有打算让他活下来,但枪口歪了,原本将直射进脑袋的子弹从人中的方向射出。 引自 第⑤章 节目播出几个月后,我依然对那一个炙热的午后充满了疑问,那个曝尸街头的男子到底是谁?在中弹的那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带着极其有限的几个关键词上网搜索,虽然花了很长的时间,但我还是寻找到了几点痕迹。一个匿名的个人博客上在当天清剿行动结束后发布了一篇文章,根据它的描述,警方进入贫民窟的导火索是一起抢劫案。在清剿行动的前一天,几个歹徒抢走了一辆停靠在路边的汽车,之后驾车逃进了阿卡立贫民窟。这辆车其实为警方所有,车内还放有好几把突击步枪。这个说法并非捕风捉影,除了传统的毒品交易外,最近几年来,阿卡立的贩毒集团还开发了一种新的获利途径,他们盗抢昂贵的汽车和货物,然后拿到黑市上卖掉。 在一个浏览量极小的社区新闻网站上,我搜索到另一种解释:当天的清剿其实是军警对贩毒集团发起的报复行为,因为在前一天晚上,当地一名警察被毒贩杀害。除此之外,文章的作者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当天一共有两名毒贩被击毙,但他们并非在交火中中弹,而是被当场处决的。在全球最大的人权组织“国际特赦组织”巴西分会的一份旧报告中,我找到了对应的描述:2014年2月24日,一个名叫拉斐尔·奥托尼的31岁男子连中四枪身亡。有目击证人称,拉斐尔在中弹前举起双手表示投降。“我输了,我输了。”拉斐尔大声喊道。“没有用的,我要的是你的灵魂。”警察说完后就朝他开了枪。 我无法判断证言的真假,但尸体的姿势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想要知道,发生在拉斐尔身上的,只是一个特例吗? 引自 第⑤章 事实上,巴西警察一直以来都给外界留下了执法手段过于严厉的印象。根据巴西公共安全部的数据,2014年全巴西至少有2526人死于军警的枪下,其中里约州的死亡人数达到582人,虽然许多学者认为实际数字可能要更高。在世界上其他地区,警察枪杀或误杀平民的事件都会在当地引发强烈的反应,有时还会像美国巴尔的摩一样掀起全城抗议的风暴。然而在巴西,人们很自然地将它看作是在充满暴力犯罪的社会中维护治安的常态,在绝大多数警察致死的案件中,检察官甚至都拒绝对警察提起诉讼。 里约官方希望贫民窟维和项目能够重塑军警的形象,因为大多数维和军警都非常年轻,没有“沾染”到前辈的执法作风,而且他们在上岗前都需要接受七个月的专门培训。然而接二连三的维和警察丑闻很快就给美好的愿景罩上一层厚厚的阴影,在所有层出不穷的误杀和滥用职权的案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马里尔多事件”。2013年6月,生活在罗西尼奥贫民窟的水泥工阿马里尔多在家门口被军警押上警车,并被带到当地的维和警察所,这名六个孩子的父亲从此人间蒸发。 维和警察所称他们将阿马里尔多误认为贩毒集团的成员,在经过审问和身份确认后已经将其释放。在经过漫长的调查后,真相终于水落石出:阿马里尔多被军警活活打死。根据里约警方的调查,一共有25名维和军警参与了“虐待,处决和尸体处理”,其中12名军警因此入狱,前维和警察所所长埃德森少校作为案件主谋被判13年7个月的徒刑。直至今日,阿马里尔多的家人依然在寻找他的遗骨。 告别露西安娜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或许是因为没有高楼的遮挡,“上帝之城”仿佛比里约其他的街区晚了一个时区。停靠在街边的大卡车正在卸货,上面堆着小山一般高的啤酒,颇为壮观,然而在难以消散的暑气中,只需要一个夜晚就能让它们无影无踪。我思索起蒂姆·洛佩斯和阿马里尔多颇为相似的结局,是什么让这群“蓝衣天使”显露出如此狰狞的一面?贫民窟维和项目今日所遭遇的冰冻,究竟源于怎样的寒潮?我本以为可以通过一趟拜访得到问题的答案,但现在看来,似乎为时过早。 引自 第⑤章
5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