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走胡、南走越
在两汉四百二十多年期间,乌桓和鲜卑虽然节节南下,但与此同时,汉族的各阶级阶层因各种原因通过各种方式,也不断向乌桓、鲜卑分布的地区渗透或移进。前已言之,上述缘边诸郡自开为郡县以来,各地早有汉族人民、官吏以及一部分边防军居住其间。因此所谓边郡实际上就是汉人、匈奴、乌桓、鲜卑等族的错居杂处之区。在西汉初年,有些政治上失意的贵族、官僚和军事上失败的边将往往率领部众“北走胡,南走越”,如燕王卢绾、韩王信之徒皆属于此类。又如东汉中平四年(187年),故中山相张纯和故太山太守张举利用当时阶级矛盾,率领流民十多万,投奔辽西乌桓。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诸郡乌桓元帅”,他们起兵前后不到两年便告瓦解,但从此有许多汉人留居在乌桓、鲜卑地区。此外,在建安十年(205年)袁绍与曹操争夺冀、幽二州失败,袁绍死亡,其子熙和尚率领残余部众及幽、冀吏民十万多户奔走辽西,想借乌桓蹋顿的势力恢复失地。这是汉族外徙的第一种方式。 引自 二 乌桓、鲜卑的起源以及他们和中原汉族的交错移动
107人阅读
小强从周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67页 计口授田、分土定居和宗主都护制
-
二 乌桓、鲜卑的起源以及他们和中原汉族的交错移动
前已言之,乌桓、鲜卑的前身为东胡部落联盟。东胡部落联盟原来居住在今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
-
北走胡、南走越
-
慕容氏、辽东人口与中原移民
还有一种方式是当西晋未年刘曜、石勒在北方进行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时,汉族士大夫不愿出仕匈...
-
鲜卑的汉化与汉人的鲜卑化
例如李虎原为赵郡郡望,入关后改为陇西郡望。李弼原为辽东襄平人,入关后改称为陇西成纪人。...
> 查看全部1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