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学习和使用非辩护性回应(尤其是用来应对有毒的父母)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这种回应对打破“攻击——撤退——防守——升级”的循环大有帮助。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的非辩护性回应的例子: ·哦? ·噢,我明白了。 ·这样啊。 ·你当然有权坚持你的意见。 ·很遗憾,你不赞同这一点。 ·让我想想。 ·很抱歉让你伤心(生气、失望)了。 在用非辩护性回应去与人周旋之前必须先自行演练,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可以幻想你的父母就在房间里,正在批评贬损你,这时你便可以大声地做出非辩护性的回应。【记住,一旦你生气、道歉、解释或是试图说服他们改变主意,就等于是把大部分的主动权交到他们手上。】如果你请求对方原谅你或理解你,那么你就给了他拒绝满足你要求的权利。但是,如果你采用非辩护性回应的方式,你没有任何要求,而当你没有任何要求的时候,就不会遭到拒绝。[夫唯不争] 一旦你适应了非辩护性回应的方式,下一次与父母以外的人意见相左的时候,便可以试用一下。你可以在与你感情不那么深的人身上试用一下,比如同事或者普通朋友。一开始或许会有点尴尬、不自然,你也可能因屡屡受挫而不自觉地重蹈辩护性回应的覆辙。和任何新技能一样,你必须要不断练习,勇于犯错。最终,它会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正面例子:回应
桑迪(饰母亲):“我和你父亲需要有个住处。你真是自私又忘恩负义。” 苏珊(饰桑迪):“哎呀,妈妈,你看问题的方式真有意思。” 桑迪(饰母亲):“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居然建议我们去住宾馆,我简直不敢相信。” 苏珊(饰桑迪):“让你伤心了,我很抱歉。” 桑迪(饰母亲):“你到底同不同意我们搬过去住?” 苏珊(饰桑迪):“我得考虑一下。” 桑迪(饰母亲):“我要你的答复,小姐!” 苏珊(饰桑迪):“我知道,妈妈,但是我需要考虑一下。” 桑迪(从角色切回现实):“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样回应划分界限是很有效,就是显得我很冷漠,可以气死10个人]
——反面教材:反应
苏珊(饰母亲):“你自私!你忘恩负义!” 桑迪:“不,我没有!我总是为别人着想。我总是为你着想。我尽我所能地避免伤害到你和父亲。不管多累,我都会带你出去逛街购物,请你和父亲到家里吃饭,难道不是吗?不管我为你做什么,你永远都不满足。”
↑她仍在道歉、证明和解释。【她必须放弃“让他们明白”的无谓努力。】只要她还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就得受人摆布。如果她想要脱离掌控,就要采取非辩护性回应。也就是说,你要在交涉过程中尽可能地化解过激情绪。
————————
不要说“你说的不对,贝类对你不好”,你可以说“我的看法恰好与你不同,我觉得吃贝类对你不太好”。这样一来,她的立场便会通过意见的形式呈现,而不会被父母看作是挑战,也就大大降低了引发过激情绪反应的概率。
当你完成了自我界定的时候——当你习惯于做出回应而不是反应的时候,当你明确表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时候,当你对自己愿做和不愿做的事情设定限度的时候——你与父母间的关系必然会有所变化。
隔壁邻居陈子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八章:为什么家会伤人——有毒的家庭体系
但是未说出口的规矩就如同牵动木偶的看不到的线,父母通过它们在幕后操控着孩子。我们经常都...
-
第十章“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观念、感受、行为调查表
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角力是很正常的。很少有人可以绝对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活,完全不需要父母的...
-
第十一章:“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