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不论先秦诸子学还是大乘佛学,都是胎源于古代枢轴时代的思想转化(Axial age transformation)。这个转化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含有高度批判意识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之出现,由此而造成传统内部的各种思想互相激荡和熏习。墨子的兼爱观与儒家的等差之爱思想所造成的矛盾,便是由枢轴时代的转化而提升传统内部的紧张性和激荡性的一个显例。老庄思想中的超越心态,透过无为和自然这些观念,也都与儒家思想在多方面形成冲突和激荡。至于大乘佛教中所含蕴的高度超越意识和“否定逻辑”(logic of negation),更是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这些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中国传统里,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虽未能充分发挥其批判性与激荡性,但其批判性与激荡性却始终潜伏蕴藏在传统里面,不时地浮现,对正统儒家思想作出挑战与冲击,魏晋南北朝和晚明时代的思想激变便是例证。从这个角度来看,先秦诸子学和大乘佛学在晚清复兴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引自 性格、身世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