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页
錦田,古稱岑田,明萬曆年間(1573-1619)改稱錦田,位於香港新界大帽山麓,為一大盆地。該地三面環山:北有雞公山(古稱桂角山);東倚觀音山;東南矗立大帽山。西臨元朗平原,中為錦水所灌溉。佔地廣闊,土壤肥沃,村落散佈田疇四周。 鄧氏開發錦田 該區鄧氏,其祖鄧符,原籍江西吉水,北宋間卜居錦田桂角山下。並創力瀛齋,建書樓,讀書講學。明洪武年間(1368-1389),該族於境內擴張勢力,繁衍人口,遂於鄰近地域開村建業。 清初遷海,該族亦遷內地,展界後遷回。遷徙期間,該族仍能保持勢力,故於復界後日漸壯大,東至八鄉,西達元朗十八鄉一帶。 該族以水頭、水尾兩村為中心,並已發展錦慶圍、吉慶圍、泰康圍、永隆圍、泰康村、祠堂村,高埔村等村落。 周王二公奉祀的由來 水頭村前便母橋旁,有周王二公書院一座,中祀清初名宦兩廣總督周有德與時任廣東巡撫王來任,以紀念二人首倡及協助展界之功。 事緣清順治十六年(1659),明遺臣鄭成功據臺灣、金門、廈門等地抗清,因御下過嚴,致令部將黄梧、施琅等降清。黄梧奏請朝廷,遷沿海邊民至內陸,沿海地區堅壁清野,以困鄭成功。 順治十七年(1660),兵部尚書蘇納海定議,於東南沿海實行遷界。遷界範圍始於山東瀕海,而及於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沿海邊界居民,前後三遷始定。 康熙元年(1662),廣東瀕海遷界,始行於惠州、潮州兩府沿海各縣,繼及廣州府屬虎門以西、厓門以東諸鄉,香山縣(今中山市)西北各鄉亦悉被遷,再及新安縣沿海,致今香港、九龍、及新界等地居民皆被迫遷居內地。康熙三年(1664),因遷海政策,新安縣三分之二土地內的居民被迫遷離,所餘地域則被併入東莞縣管轄。 康熙四年(1665),福建總督李率泰病卒,遺疏轉請展界。同時,廣東巡撫王來任亦疏陳廣東遷界六大害,並請禁革。朝延敕部議,次第施行,廣東居民大悦。康熙七年(1668),王來任病卒,遺疏詳論粤東居民奉檄內遷,流離失所者甚眾,宜令復還故地。其遺疏上達後,朝廷漸知東南沿海地域所受遷海之苦,遂下詔派員查勘沿海境地。 是年八月,兩廣總督周有德,與都統特進、戶部侍郎雷虎,會同平南王尚可喜勘邊,見遷民流離失所,遂請復界。朝延許之,陸上地區居民得陸續遷回,惟海禁令仍未廢除,船隻不能出海。錦田與後稱新界之地居民,遂可遷回故里,重建家園。 為感謝王來任倡議展界及周有德勘邊與疏請展復之功,廣東沿海居民遂為二公建洞,設立神位,四時供奉。 水頭村周王二公書院 香港新界錦田鄧族,自康熙八年展界始得遷回故里,重建家園。時居民為感倡議展界的前廣東巡撫王來任及奉行展界的兩廣總督周有德二人之功,特於水頭村前建周王二公書院,對之四時奉記,並於院內設館教育族內子弟,培育人才。 書院建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於乾隆九年(1744)、道光四年(1824)、1935年及1965年多次重建,且以三合土鞏固院基及樑柱,使免蟲蟻蛀触。 今日所見的周王二公書院,為兩進式建築,中為天階所隔,旁有走廊,廚房與門廳毗連,外觀與普通鄉居無異,門楣上石刻「周王二公書院」。正殿供奉周王二公神位。兩廊壁上嵌有乾隆九年甲子(1744)《重建周王二公書院碑》、道光四年(1824)《重修弍公書院碑》、1965年《五次重建周王二公書院記》及乾隆四十二年(1777)之《奉督撫藩列憲定案以倉斗加叁准作租斗飭令各佃戶挑運田主家交收租穀永遠遵行碑》。 引自 錦田周王二公書院 072 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 書院建成後,錦田鄧族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舉行首屆太平清醮,除酬謝周王二公外,同時迎請境內其他神靈之神位,供奉醮壇上,酬答其多年來保護闔境太平。該族繼定,日後每十年一次建醮酬神,至今已三百餘年,仍相沿不替。 建醮組織由水頭村、水尾村、泰康圍、吉慶圍、祠堂村、永隆圍、英龍圍及高埔村七村的鄧姓族人組成,費用由祖產及族人分擔。 儀式甚為隆重:首先於周王二公神位前虔誠杯卜,定建醮日期及啟壇日期。啟壇之前先上頭表、二表,繼而開工紮作,搭醮棚,上三表,作齋灶。 啟壇之日,先取水,繼揚旙杆,迎神登壇,請神開光。是日齋戒開始。 啟壇後,每天皆有早朝、揚幡、午朝及晚朝,凡五晝夜。神位前擺列牲饌祭品,神桌上燃點香燭。祭者誦經禮禱,並擲筊以問神明降臨,繼焚化金銀衣紙,奉祀神明。醮期中另有祭小幽、分燈、迎榜、迎聖及禮斗等儀式,並上演木偶戲。 最後一天的儀式有走文書、放水燭、謝幡、大士出遊及祭大幽,並於晚上開始酬神演劇。翌日舉行接聖人牌、酬神、送神(化門將)、觀音安位及行符等儀式。酬神粤劇共五日六夜,散班後翌日送神回位。 錦田鄧氏自康熙二十四年創建周王二公書院,並於同年建醮酬神,並定下十年一次建醮之規。建醮期間,境內其他神靈的神位亦供奉醮壇上。除此,明代鄧氏十六世租洪儀公及其繼室黄氏神位,亦奉迎壇上。醮棚內同時展出該族所藏名器古物,籍以展示其前時的權力地位。 引自 錦田周王二公書院 072
1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