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书观点的一点整理
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会发现许多不一样的问题,本书提供的就是另一种视觉,不再歌颂所谓“盛世”,而是通过对比,去解构这些“盛世”的“含金量”。 一、秦朝的“秦制” ①商鞅:国富则贫治,民贫则易治 强化民众控制,变大家族为小家庭 六虱、告密制度 ②韩非子:五蠹、六反 ③核心诉求:强化管控、增加汲取、减少乃至回避义务 ④灭亡分析: (一)制度上: 强化管控、增加汲取——国家授田,户籍制度,社会结构原子化,百姓直接面对大秦 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无法律实施的监察制度配套,秦吏谋利于民 减少乃至回避义务——以法治孝 (二)变量: 秦二世大清洗:统治基础官吏集团分崩离析 未驯化的新秦民:未消化六国残余贵族、游侠、豪杰、门士,变成原子化个体 二、汉朝的“秦制” ①前五十年 游侠建国 白马之盟:军功集团(政府)、宫廷、王国 ②盐铁会议:利出一孔 天命约束皇权的失败 ③秦制帝国灭亡统治技术分析:外敌压迫或入侵、内部利益集团(统治基础)分裂、底层民众脱离原子化状态,变成有组织力量 ④曹魏与蜀汉 曹魏:建立强大财力物力汲取机制,屠城之“恶”、摧抑豪强(榨取自由民、自耕农赋税)、民屯军屯(奴役制度) 蜀汉:发行货币、控制物价、严刑峻法(蜀科) ⑤魏晋阴柔之风 皇权阳刚,臣僚寻求阴柔审美自保 三、隋唐朝的“秦制” ①进化 科举:官僚集团扁平化、原子化控制 汲取百姓手段提升:劣币、财产税、消灭民间商人,利出一孔 ②盛世:乱世后自然调节的结果 贞观“课户”去年收获四分之一,百姓困顿 李世民“纳谏游戏” 长安城权力布局 四、宋朝的“秦制” 赵匡胤“百代之利”(游民入伍,冗兵) 仁宗横征暴敛 吸血的开封城 往后部分,本书似未完善,有架构不足之感。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