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中:有关空间的命题
到昭宗即位后,史料亦有“畿内有八镇兵,隶左右军”之说。并且,在为数不多的有关唐末神策军镇的零散资料中,我们就发现有胡注名单中所提及的长武、邰阳、良原、奉天四镇的名字。我相信,神策军的这种空间结构的变化,正是关中地缘构造在德、宪时代后发生重要转变的一个标志。这个重要转变就是,关中的强力藩镇与异族势力现在已经不再构成对帝国心脏的威胁。而当昔日的这些威胁性力量终于得因唐廷的努力或自身的衰颓告别关中的历史舞台时,它也意味着,神策军制约边镇与打击外族的功用现在也可以得到舒缓了。 不过,这并不表示神策军在晚唐的政治功用也随着前两者的没落而一并湮灭无闻。我们都知道,身任两军中尉的宦官因掌握神策军之兵柄,对帝国后期君主的废立存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宦官把持神策军的控制权成为人们对晚唐神策军最为诟病也是最记忆深刻的地方。然而,晚唐神策军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出在这里,因为宫廷政局无论多么跌宕不稳,却终究无碍,甚至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唐祚的延续。而神策军性质的改变,才是这支原本被期望培养成帝国倚靠的军事力量最终走向湮灭的根本原因。 引自 第四节 神策军镇的空间演变 神策军的突现和崛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晚唐的起始与走向,安史之乱的并发症得到了缓解,中央的政权结构和内在倾向开始转移,我们看到的是藩镇与回纥等外族,不再成为唐帝国最大的威胁,国祚有所延长,一切仿佛欣欣向荣,但越往后看,越是一条不归路。神策军终究还是动摇了既定的权力格局。
66人阅读
imagin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河南:对峙开始的地方
日本学辻正博曾将代宗朝至宪宗朝河南政局的发展主线概括为有的“顺地化”进程,其论述视角以...
-
第二章 关中:有关空间的命题
总的来看,虽然都是强藩,朔方、泾原、凤翔这关中三镇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是两河藩镇所没有的...
-
第二章 关中:有关空间的命题
-
第二章 关中:有关空间的命题
德宗初期的神策军因以关东藩镇军队为核心改编,因此尽管数量有限,但仍旧体现出相当高的战斗...
-
第三章 河北:“化外之地”的异同
安史之乱的结束拉开了河朔藩镇时代的大幕。尽管著名的河朔三镇有着相似的长期半割据状态,但...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