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真是随机应变、见风使舵的好手
【1】刘备投奔曹操,对付两人共同的敌人袁术和吕布(吕布占了刘的徐州,袁术和曹夺豫州),期间刘备还向吕布求和,吕布出于和袁术的芥蒂同意,但之后又忌惮刘的实力出兵打刘,使得刘曹合作。
此前,刘备曾帮助陶谦对抗曹操,又收容过曹操在兖州的对手吕布;现在,吕布夺占了刘备的徐州,曹刘关系因此发生变化,刘备在曹操眼里遂有了利用价值,用以对付他在东方的两个敌人——袁术和吕布。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与袁术争夺豫州,即已成为宿敌;现在,吕布夺刘备的徐州,刘备遂跟曹操的这两位敌人都成了对手。在这种变化了的时势下,曹操才会表刘备这位昔日的对手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刘备却因此正式策名于汉廷,他的人生事业又上了一个位阶。吕布夺占徐州后,刘备一度转军海西(今江苏滨海县),处境艰困,遂向吕布求和。吕布也因不满袁术并未履行资助军粮的许诺,接受了刘备的求和,以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小沛。不久,吕布又忌惮刘备兵力恢复,出兵攻刘备。刘备败走,投奔曹操。 引自 第一章 早期的刘备 【2】刘备投奔袁绍,刘曹合作不久,为了不负徐州百姓之托中途反曹,袁曹相争时,刘备转投荆州的刘表。
袁术称帝,兵势日蹙。建安四年(199年),袁术欲从徐州北走而依袁绍,曹操遣刘备率军赴徐州拦截。刘备到下邳后,袭杀曹操所署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反曹。 刘备投奔袁绍实在也是权宜之计。无论袁曹之争谁成谁败,托身袁绍羽翼之下,刘备都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当袁曹紧张对峙之时,刘备借故脱离了袁绍集团。他以南连刘表为借口,率领本部兵马,扰略汝南一带。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后,南击刘备。刘备转投荆州。刘表听说刘备来投,亲至郊外迎接,“以上宾礼待之”。时为建安六年秋。 引自 第一章 早期的刘备 【3】四处游走,四处博得英名,脚底抹油一样。
这十年里,刘备从一个依附于人的部属,成就了英雄之名。他游走于关东的几大诸侯处,都备受敬重。在陶谦处,陶谦以“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托以安州;在曹操处,曹操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相推许;投袁绍处,袁绍亲出邺城二百里相迎;投刘表处,刘表自出郊迎而待以上宾之礼。这样的身姿,在汉末的群雄中,尚未有第二人。 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呢?他曾跟公孙瓒站在一起对抗袁绍,曾跟陶谦站在一起对抗曹操,曾跟曹操站在一起对抗袁术,又曾跟袁绍站在一起对抗曹操。以英雄之姿,游身于如此之多复杂而对立的关系中间,在汉末的群雄中,也未有第二人。 引自 第一章 早期的刘备
66人阅读
Shmily澈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刘备早期出名的原因——师从大儒的加持+和曹操合作
这是刘备一生事业的几个阶段。在青徐,他崭露头角,获得英雄之名;在荆州,他与孙权结盟挫败...
-
刘备真是随机应变、见风使舵的好手
-
《隆中对》统一指导思想的缺失导致决策失败
>>褒奖《隆中对》的人,主要是看到诸葛亮在对策时准确地预言了未来的趋势。虽然诸葛亮...
-
诸葛亮和刘备的分歧
诸葛亮是以纵横家的角度看待问题,这类思想具有大局观,但对‘天时地利’的探究仍然需要‘人...
> 查看全部1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