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状态的三位一体:孩童状态、成人状态、父母状态
Hyperagile乔治 (I was born sick, but I love it)
读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
P34 儿童的自我状态
当一个人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指的是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 引自 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P39 童年时的情绪体验是一个人的人生发展的基础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然而当我们作为个人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和反应都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就好像几种原色混合在一起就变出各式各样微妙的色调和色差来。 引自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P42儿童的基本情感
快乐和深情 愤怒 悲伤 恐惧 “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而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进入儿童状态后,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 引自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P44 人们在婴儿时期就学会了生存的策略
大多数的父母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养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地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 婴幼儿确实不能用逻辑或者有意识地去想明白这些问题。但他们会从经验中学习。这样地学习不仅涉及用头脑思考,也涉及全部地自我。我们学到的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 这意味着每一个婴儿都必须学习如何调整他的基本行为,来应对自己所处的初始状况。 引自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第六章 探索童年
P63 现在是过去的总和
我开始意识到这个列表描述的不仅是我的过去,也是我的现在。我在过去学会的事情,和我现在的行为出奇地相似。 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 引自 第六章 探索童年 P64 成长的本质是摆脱对他人的依赖
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达成这点,有些人能部分达成,而很多人则会依赖一辈子。 引自 第六章 探索童年 第九章 秘密协议
P91 “父母状态”是我们从父母那里习得的所有价值观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记住,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于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产生影响。 引自 第九章 秘密协议 P96 困惑、好奇心和创造力三者紧密相关
在我看来,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你要直面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你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让你改变的动力,很有可能也会开启你的创造力。 引自 第九章 秘密协议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地选择
P110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
加上“成人状态”,就形成了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在成人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地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引自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P112 “成人状态”才能让人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所以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不过,我们可以说的是,“成人状态”有它的特殊重要性。 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在“儿童状态”时,你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好的坏的都有。你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可你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当你处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不管是哪种,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观念留出一席之地。旧的思想主宰着你,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 引自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P114 “成人状态”是需要锻炼的
难,是因为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几乎不需要去思考,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说什么,就好像在演习一样。 就好像出演一个我们最喜欢、最了解的角色,台词和动作都烂熟于心。比方说,有个角色叫“生气鬼”。“生气鬼”很懂该怎么表达愤怒。遇到适合他演的剧目,他能一字不差地说出台词,而且他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奇怪?他能不假思索地切换到愤怒的语调和音高,自动筛选出合适的用词,他的整个姿态都在表达愤怒。总之,他演的“生气鬼”接近完美,而关键在于,甚至不用动脑子!就好像为了这场演出他排练了一辈子,而频繁地出演这个角色也使得他每一次表演都更传神。 引自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P144 童年就会问自己的两个存在主义问题
在童年大约四到五岁,你会试图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引自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P146 心理暗示与“自证预言”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构建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引自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397人阅读
Hyperagile乔治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心理咨询的意义 + 生活建议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P18 心理咨询是咨询人主导的咨询 咨询师回应道: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
-
感知情绪、认识情绪、接纳情绪、调理情绪
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 P25 兴致低落使自己陷入悲伤情绪 有些时候一切似乎都好起来了,好像我可以...
-
人的精神状态的三位一体:孩童状态、成人状态、父母状态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