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实体情境——展览/83
对数十个展览中观众参观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在一情况下,观众会花费大量时间参观大多数甚至全部的展品,在另一些情况中,观众则走马观花,只专注于相对较少的展 品。这种差别受展览设计的影响,但更多情况下与观众自已个人特质如他们的需求、时间预算、对所展内容的兴趣有关另外还与除展览本身特性之外的实体情境因素有关,例如件展品在展览中的位置和/或某个展览在整个博物馆中的置。观众们不仅主动选择参观哪个展览,还从某一个展览中择观看哪些内容。这样,本质上说,与个人和社会文化情境样,实体情境也由个人主动构建。利用博物馆自身的原料,观 众主动地打造他们自己的实体情境。 这个事实给博物馆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各博物馆正在来越多地尝试将自身首先定位为“教育”场馆,这样做的果是,博物馆越来越多的展览以及各种项目、网站、其他活动都由教育目标驱动。除了这些目标,博物馆也在逐渐地向投者承诺,观众们会带着学到的特定概念离开,并慢慢地实现预先设定的态度上的改变和/或行为的变化。博物馆是教育机构,公众确实能从这里学到知识,但博物馆不像是强制性的课堂,它们是供人自由选择学习的设施。观众来馆时,并没有期望或打算在离开时能够学到特定主题方面的知识(除非这是他们前来参观的原因一例如,一些怀有专业人士/“发烧友”参观动机的观众会抱有这样的期待)。然而,使展览更“有教育意义”(通常意味着支持学校教育目标)的压力,导致设计组超时工作,来解决如何通过展览引人人胜地、有效地进行“教育”的问题。不幸的是,这个任务导致了我们从教学的角度去思考开发出展品组合或互动展览,用以展示一个综合性的大的原理或大概念,通常按预设的线性顺序(例如,按创顺序或等级顺序),目的是帮助观众理解其中的主体理念。尽管有设计组的努力,包括努力设立展览的单向参观路线,但有足够证据说明大多数众并不以这样的线性方式参观。哪怕展览被设计成观众必须从一处进人再从另一处走出,一些观众还是会从出口进入而从入口出去。就算一组观众可能从第一个展品看起,他们也会跳过接下来的两个,而转向看一个单独的展品,然后直接走向另一个展厅,再跳过剩余的展品去看博物馆的另外一个展览。另一组观众的路线则可能完全不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最初来博物馆的原因,其次是他在参观过程中在某处看到一个特别的展览。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通常正是设计者和展览开发者自己无意中破坏了观众有序的参观。考虑到关于吸引力和留住观众的重要性的研究,他们试着使每件展品都尽最大可能地具备这些品质。结果造成每个展览元素都与其他展览元素争夺观众的时间和注意力。观众们像弹球一样在一些展厅之间来来回回也就不足为奇了。最近,业界讨论要把展览(和整个博物馆)设计成更像是一首乐曲,在展览(和整个博物馆)中既有更具互动性和喧嚣热闲的区域,也有安静、更适于沉思的区域。 引自 第五章实体情境——展览/83 读到自由选择学习的随机性,就在想,既然观众的特性证明他们不能自始而终看一个“完整的”展览,那我们那么强调故事线、那么强调整体的叙事性,意义何在?原则上观众根本不会这样看展览。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要求吗?
178人阅读
小rua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五章实体情境——展览/83
-
传递博物馆信息/89
观众们不仅蜂拥前来看他们略知一二的展品,而且通常相对肤浅地参与其中。只有一些观众会在某...
-
第十章衡量博物馆在学习方面的影响力/204
在过去的20年间我们获得了一些重要认知,其中就包括我们认识到了必须把研究的重点从参观本身...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