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meat”这个英语单词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尽管其现代通俗用法的含义较为明确,但在词源上经历过语义演变。《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该词条首次出现于公元900年,那时古英语中“meat”指代固体食物,与液体食物相对(法语单词“viande”[肉类]也有类似的语义变化)。“meat”在古英语中写作“mete”,由原始日耳曼语词根“mati”衍生而来,并与同一语系的很多其他词都有渊源,如古撒克逊语“meti”、古斯堪的纳维亚语“matr”或哥特语“mats”,都单指“食物”。直到大约公元1300年,“meat”才开始指代动物的肉,同其他固体食物区分开来。在此前至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之后的这段时间,肉食用语在法语和古英语的双重影响下分化出特定的表达,而现代说英语的人对其习以为常,以至于很少会注意到。古英语对肉类的叫法类似于“牛的肉”,而法语就直接是“牛肉”(boeuf)。(英语中的“羊肉”[mutton]、“小牛肉”[veal]、“猪肉”[pork]也都源自法语。)沃尔特·斯科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在1825年出版的小说《未婚妻》(The Betrothed)中,对这一差异做过注解:讲法语的诺曼人食用宰杀的动物时比英国人多一道割肉的步骤,后者往往是把动物整只烤着吃。英国人不由自主地惦记着肉的生物性。另一条词源关联也须留意,倒不是关系到“肉”的定义,而是涉及食肉与经济思想自古以来的关联:古英语中的“ceap”,意为“牛”(cattle),演化出现代单词“cheap”(便宜的)。“ceap”还有“财产”的意思,令人回想起物物交换经济,想起动物普遍用作价值单位的年代。“cattle”本身也与“chattel”(动产、财产)有词源联系,曾用于指代任意财产,而不单是四条腿的动物。因此,就生物量而言,21世纪早期的地球是由“活财产”支配的。
“meat”一词如今的用法几乎已看不出“固体食物”这一本义所蕴含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但在一些复合词,如“nutmeat”(坚果仁)或“sweetmeat”(蜜饯、甜食)中,我们还能窥见旧义的影子。过去表示固体和可食用性的词,现指被猎杀或屠宰的动物的肌肉和脂肪——不含“offal”(内脏),而“offal”的日耳曼语词根为“ab-fall”,指屠宰时掉落之物;它在现代罗马被称为动物的“第五肢”(quinto quarto),得名于一种前现代的肉食分配系统:按质量由好到坏,把动物的前四肢依次分配给贵族、神职人员、中产阶层、军人,而把“第五肢”留给农民。纵观当代欧洲和北美历史,“meat”一词的语义演变反映出我们对肉类概念的不断细化,但它旧有的含义并不因为不再使用而径自消亡。或许细胞培养食物的计划表明,“meat”将回归其早期含义:任何固体食物,不限于畜体上割下来的那些。或者至少,那群追捧“替代型”蛋白质——不仅有细胞肉,还往往包括植物性肉类替代品以及昆虫肉(食用昆虫)——的科学家、企业家和活动家是强烈渴望该词的含义再度拓宽的。引自 第二章 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