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
没有人真正拥有力量。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同处于苦难之中。
命运把力量借给一些人,这些人却因过于看重力量而毁灭。
在阿基琉斯赌气时,战争对于他只是种游戏,只有到命运落到他头上,到恐惧、失败、同伴的死亡迫使灵魂屈服于必然之时,战争对于他才真实地存在。
力量的双重石化本质。
《伊利亚特》反映了人类灵魂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对力量的隶属。正是在这种困境中,产生了爱与正义。
只有认知力量王国,并懂得不去顺服这个王国,才有可能去爱,并做到公正。
耶稣受难的叙事表明,道成肉身,也要受苦难的败坏,在痛苦和死亡面前发抖,在绝望的尽头感觉被人和神抛弃。
人们以为在带着喜悦承受痛苦和死亡的殉教徒身上看见恩典的征兆,就仿佛恩典的效应在普通人身上会比在耶稣身上更显著似的。
那些看似高高超越在人类苦难之上的人,无非是在借助假象、狂醉或盲信而任意伪装命运的严酷。
不逃避命运、不崇拜力量、不仇恨敌人、不轻视不幸的人。
88人阅读
刘川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
-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整个希腊文明均在寻索人类困境和神性完美之间的桥梁。 人生是一次遗忘。救赎的条件是干渴。 ...
-
柏拉图的《会饮》释义
阿里斯托芬: 我们身上的爱欲,是根本欠缺所致的情感,罪孽的下场,是回归完整的欲求,这一欲...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