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
经济学研究可以分为4个层次:纯理论,应用理论、经验研究、纯应用。纯理论朝数学方向走;应用理论就是尽量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讲一个大思想;经验研究主要是计量经济学;而纯应用层次主要在商学院。 苏联式的通过模仿发达国家成功工业化模式和侵犯私有产权而实现的国家主导大推进工业化模式,一旦模仿的潜力被耗尽,其致命的长期负面效应就会超过经济发展的短期正效应。 以威廉·配第(WilliamPelly,1671,1683)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为代表的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是关于分工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著名的斯密定理,即“分工受限于市场的大小” 强森等人对上述的发展提出3个重要的假说。第一个假说是,大西洋贸易对欧洲的经济发展有关键的影响。第二个假说是,大西洋贸易的利益能催化制度转变。第三个假说是,制度转变的前提条件与国王和皇室专制权力的强弱有关。 大多数对社会主义进行批评的中国人,多是从社会主义实行以后经济效率不高着眼的。而哈耶克对社会主义批判的着眼点却是制度形成的机制。 在哈耶克看来,一个自由的社会与-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差别,一是在自由社会中,制度和秩序是自发形成的,不可能由少数思想家设计。二是自由社会中的制度都是一些游戏规则,人们只对游戏规则是否公正做判断。而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却规定谁应该是胜者,什么应该是社会追求的具体目标。因此,社会主义制度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将他们的欲望强加于社会上其他人。 我读哈耶克的书之前就有一个想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差别并不是计划与无计划的差别 根本的差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计划是通过计划权利的自愿自发的买卖而形成,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计划是用政府的垄断权强制形成 哈耶克对现代发达国家的制度最重要的批评之一,是对国会立法权的质疑。他认为国会立法的内容包括两部分,部分是与游戏规则有关,例如专利法的通过;另一部分是与社会需要什么有关,例如环境保护法的通过。哈耶克认为,后一部分应属行政当局的政策,而不是属于立法。这两部分的活动应该分开.不应该由一个立法机关来做。其理由是,立法机关不应该关心社会的共同目标,而应该关心游戏规则的公正;至于参加游戏者个人的不同目标,那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统一的。如果立法当局为社会制定共同月标,并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社会就会走向“被奴役之路”。 哈耶克认为历史上能生存下来的制度都不是来自于社会科学和人类的理性,而是来自宗教和意识形态。宗教和意识形态不是理性的,但它决定了人的行为准则,决定了人们处理相互关系的游戏规则,意识形态也提供了遵守一定游戏规则的承诺机制。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各种宗教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会使最有利于自发秩序扩张的宗教和意识形态在社会流传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胜出的宗教意识形态的追随者并不是凭理性选择宗教 是劳动分工的演进和交易效率,而不单是人口数量决定人均收人 小国的分工会受到人口和相关的市场规模的限制,因而成长的潜力有限。 当交易效率很低或分工演进处于低级阶段时,高分工(与高度商业化、市场化相联)产生的分工的好处完全被交易费用抵消,所以人们选择低分工水平,因而很小的人口规模足以满足低分工水平的要求,国内统一的市场是不需要的,国际贸易更不需要。一个国家分成很多互不往来的地方市场。当交易效率改进,或分工演进到较高水平,则地方市场会汇合成全国市场。如果交易效率极高或分工演进到极高水平,则国内市场不足以满足高分工水平的要求,国内贸易就会发展为国际贸易 什么是经济学?传统教科书的标准答案是: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在人们的需求之间进行分配的学问。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