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何谓“道德褪色”
人在做出不当行为时,也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的。人的道德自我意识有限,很容易做出不当行为。巴泽曼和 腾布伦塞尔很好地概述了人在做出不道德行为之前、期间和之后, 各是出于何种机制,才对此一无所知。 言第一个问题是,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遇到可乘之机时能抵挡住诱惑。但实际上,人并不擅长预测自己的道德。一个因素是,人在预测自己未来的行为时,会有意识地权衡道德上的利弊,但到了需要行动的时候,又常常只依靠本能反应。 人也会受“道德褪色”(ethical fading)的影响。在面临道德困境或有机会做坏事时,人的道德观会退到幕后,取而代之的是自私和享乐主义的考虑(“什么对我/对企业最好”)。同样的,在回首过去时,我们心目中的自己要比实际中道德得多。3!一项研究很好地解释了道德褪色,该研究发现,与没有作弊的参与者相比,为得到更多钱而作弊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忘记自己签过字的荣誉守则,即使额外付钱让他们准确回忆那些道德规则也无济于事。 引自 第四章 道德维度 079
163人阅读
韧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44 严刑峻法不能阻止错误行为
一个大家都不愿意面对的事实是,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发现严刑峻法能阻止错误行为、违规或...
-
92 何谓“道德褪色”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