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9-20世纪中国现代国家的演进
权力分摊和利益妥协是宪政主义的精髓之所在。宪政主义的建制议程所要面对的,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并试图找到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在旧制度的议程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肯定会在现代中国的公共生活中表现出来。这些问题包括:更为广泛的政治参与和专制统治之间的关系,政治竞争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地方社会和中央集权国家的要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方面,中国的自治倡导者们在面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现实时是相当差劲的,这实在令人感到震惊。梁启超在他们中间最善辩也最具有影响力,但他认为,在地方自治 所释放的解放力量冲击下,旧的环境和条件会土崩瓦解。他提出,自律的内在意念(这也是自治运动精神上的组成部分)将为每一个公民和团体指明方向,因而,官僚行政机构的外在的强制性措施是完全不需要的。他写到,法律,亦即社会行为的规则,“非由外铄也,非有一人首出,制之以律群生也。盖发于人人心中良知所同然…故不待劝勉,不待逼迫,而能自置于规矩绳墨之间”。在梁启超看来,这种意境内在化的社会自律的意念,是自治运动的真谛之所在。他进一步写道: 自治之极者,其身如一机器然。一生所志之事业,若何而预备,若何而创始,若何而实行,皆自定之…一人 如是,人人如是,于是乎成为群之自治。群之自治之极者,举其群如一军队然。进则齐进,止则齐止。一群之律罔不守,一群之公益罔不趋,一群之公责罔不尽。如之人,如是之群,而不能自强立于世界者,吾未之闻也。 引自 第四章 19-20世纪中国现代国家的演进
49人阅读
奶油起司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冯桂芬与历经磨难的变革进程
到头来,我们是否能够在看待冯桂芬的批判者时,试图超越“保守”和“激进”的俗套,而透过他...
-
第三章 从耒阳暴乱到农业集体化
集体化体系的目标,在于使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坚定的手段,将中国劳苦农民的产品收集到国...
-
第四章 19-20世纪中国现代国家的演进
-
第四章 19-20世纪中国现代国家的演进
章炳麟在对于代议制政府的批判中,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设想,并发表了同冯桂芬的批评者们于1...
-
第四章 19-20世纪中国现代国家的演进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国家而进入现代,这被我们视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结果,其背后的意义反而...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