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17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当地的主要人口是说阿拉伯语的穆斯林,他们最认同的仍是其本地身份——以其姓氏和往往能反映其地域根源的方言为体现——以及巴勒斯坦人的身份。但当时巴勒斯坦人尚未要求从苏丹治下独立出去。“阿拉伯主义”(Arabism)最初是少数精英人士在奥斯曼帝国内部倡导自治的构想,意在建立一个由共同语言凝聚的阿拉伯国家。 引自 被青睐的城市 外交大臣贝尔福勋爵致信代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罗斯柴尔德勋爵,告诉他: 国王陛下的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家园,并愿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同时应明确理解,不得损害巴勒斯坦现存非犹太团体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也不得损害其他国家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 ………… 这些话是“一个国家庄严地对另一个国家许以第三个国家的国土”,这很好地概括了随之而来的持续矛盾。劳合·乔治强调他的主要动机是对犹太人的同情,但政治考量才是决定性的,主要包括在黎凡特地区战后安排的问题上巧胜法国人的愿望,以及利用巴勒斯坦的战略地位——它那“致命的地理位置”——来保护埃及、苏伊士运河和通往印度的路线的渴望。…………历史学家们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来争论贝尔福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公开承诺,1916年英国、法国和俄国秘密签署的战后瓜分中东的《赛克斯-皮科协定》,还有1915年英国为了鼓励麦加的谢里夫侯赛因(Sharif Hussein of Mecca)发动反对土耳其的“沙漠革命”(revolt in the desert)而对阿拉伯人做出的独立承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矛盾。 ………… 诚然,“民族家园”,尤其是在没有用定冠词来特指的情况下,是一个模糊的说法,也没有达到暗指一个犹太国家的程度。 引自 各执己见 贝尔福在1919年以同样的态度对寇松说:“犹太复国主义,无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都根植于长久的传统;目前居住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70万阿拉伯人的欲望和偏见,无论在现在的需求中,还是在未来的希望中,都不可与其相提并论。”用巴勒斯坦一位著名历史学家的话说,这种粗暴而赤裸裸的偏袒,“流露出高傲的不屑”,在动荡的一百年过后仍会激起阿拉伯人的愤怒。 引自 命运的路标
72人阅读
Rex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1917
-
第二章 1882-1917
在过去的19世纪中,…………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之间的关系基本没有受到干扰,每个团体都...
-
第三章 1917-1929
1918年6月,费萨尔(麦加的谢里夫侯赛因的第三个儿子)则认为,犹太人在美国的财力和影响力有...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