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通向未来的船票:作为通识教育的文化研究/1
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家庭之外的关联方式的建立呢?或者说,在现代社会中,是什么使得其他类型的关联,即使存在也不被“看见”和重视呢?其中,学校教育对人的生产,显然是重要的一个步骤。这不仅是指,在长年累月的学业竞争、分数排名之后,学生之间被规训得只剩下了对手关系,更是指,在大规模的教育产业化之后,学校教育放弃了师生之间建立其他类型关系的可能。教师成为兜售知识的服务人员学生成为购买知识的消费者以及此后有待自我推销的劳动力。无论处于什么位置,将自己“人力资本化”,成了最方便和安全的选择。当年轻人经过十多年此种教育的训练和熏陶,进入社会,他们对将个人和社会之间只能由经济建立关联这一点,更是深信不疑。对他们来说,一则从来没有见过或被示范过别的建立关联的方式,二则一旦踏上社会,个体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身份将进一步明确下来,在没有其他关联方式除了“家人”一可供选择的状况下,此种经济关系势必完全支配着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处理和想象。当单一的“强者逻辑”和孤立的“家人优先”成为仅存的关联类型时,这两种个人和社会的关联方式,自然不可能提供对人性的更丰富的理解。而一日将自己的“自私”理解为天性,那么,个人与社会的其他关联方式,也就进一步失去了被讨论和探索的可能。阶级、集体、其他类型的共同体和可能关联的方式,都将被这一“天性”轻而易举地否定和摧毁。 引自 序言通向未来的船票:作为通识教育的文化研究/1
72人阅读
震林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序言通向未来的船票:作为通识教育的文化研究/1
人们越是只依赖于单一方案理解和参与社会,一个为权势、官僚、金钱和“民主”所控制、持续生...
-
序言通向未来的船票:作为通识教育的文化研究/1
市场需求为目标,由站在市场背后的国家所主导的通识教育,其实际展开的方式却是,仿造西方既...
-
序言通向未来的船票:作为通识教育的文化研究/1
-
序言通向未来的船票:作为通识教育的文化研究/1
显然,如果学习只是一种将自身资本化的劳动,那么,以教育部学科日录为标准、负责颁发学位和...
-
一、 “船票”的难题/1
对今天的年轻人而言,自出生之日起,中国就已经走上了改革之路。他们,尤其是城市里的青年,...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