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恐同·厌女症
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的纽带,就是相互认可的性的主体者之间的纽带。“你这家伙还真行”的赞许,便是这种主体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可,也就是“好,让你加人到男人世界里来”的盟约。在这个由主体成员构成的世界里,如果出现了同性恋欲望,就可能相互沦为性的客体。主体成员的客体化现象一旦发生,结果将会引发“阶层的混淆”。所以,可能导致性的主体者之间相互客体化的性爱欲望是危险的,必须被禁忌、压抑和排除。 塞吉维克还指出,由于同性社会性欲望和同性恋本来难以区别,所以对同性恋的排除便更加残酷。要否定自身本来有的东西,比起排除完全异质的东西,其行为不得不更为激烈。正因为如此,“那家伙是个同性恋”,就意味着丧失在男性集团中的成员资格成为男人之间最大的辱骂。将不具有男人价值的男人从男人集团中驱逐出去时,使用的表达为“同性恋”,即“像女人的男人”,这个女性化的比喻极具象征意义。男人对潜伏在自己集团中的“同性恋”的恐惧,也就是对自己也许会被当作性的客体即丧失主体地位的恐惧。所以,男性集团中对同性恋的搜索非常严厉。这就是“恐同”。为保证男人集团的同质性,即保证每个成员皆为性的主体,这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可知,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是由恐同来维系的。而确认男人的主体性的机制,是将女人客体化。通过一致将女人作为性的客体,使性的主体者之间的相互认可和团结得以成立。“拥有(至少一个)女人”,就是成为性的主体的条件。 “拥有”一词很确切。“像个男人”的证明,就是把一个女人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连让老婆听话都做不到,还算什么男人!”这种判断标准至今仍然有效。所以,厌女症就是绝不将女人视为与自已同等的性的主体,而是将女人客体化、他者化,更直接地说,就是歧视、蔑视。 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建立在厌女症的基础上,由恐同来维系。这就是塞吉维克教给我们的精彩的理论。 ……… 男人为成为男人而实践的同化与排除行为,不是单独一人能完成的。社会学学者佐藤裕在《论歧视》(2005)一书中尖锐地指出“歧视需要三个人”。对他为歧视下的定义,我稍加修改,这样表述:歧视就是通过将一个人他者化而与共同行动的另一人同化的行为。如果把前面的 “一个人”换为“女人”、后面的“另一人”换为“男人”,直接就成为对“性歧视”的定义。 …… 于是,我们得知,担保一个男人为男人的,不是异性的女人,而是同性的男人。男人的性的主体化,需要的是认可自己为男人的男性集团。正如拉康一语道破“欲望乃他者之欲”,男人是通过模仿其他男人的性欲望而成为性的主体的。所以,成为男人的途径没有任何多样性。 引自 第二章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恐同·厌女症
272人阅读
海上的卡妇卡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喜欢女人的男人的厌女症
什么是厌女症? misogyny,译为“厌女症”。可很多有厌女症的男人其实喜欢女人。明明“厌女”...
-
第二章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恐同·厌女症
-
第三章 性的双重标准和对女性的分离支配
“分而治之”(divide andue),是支配统治的铁定法则支配者总是将支配对象分离隔断,让他们...
-
第四章 “无人气男”的厌女症
因为愿当主夫的男人很少。这不过是因为,男人们早已知道,不仅主妇,主夫也是处于不利位置的...
> 查看全部1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