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中央政府的组织 - 三公
现在说到汉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他是副丞相。依照汉代习惯,用现代语说,这里有一种不成文法的规定:须做了御史大夫,才得升任为丞相。太尉虽与丞相尊位相等,实际除却军事外,不预闻其他政事。因此当时最高行政长官实在是丞相。
依照文字学原义,“丞”是“副贰”之意。所谓“相”,也是“副”。就如现俗称傧相,这是新郎新娘的副;新郎新娘不能做的事,由傧相代理来做。所以丞是副,相也是副,正名定义,“丞相”就是一个“副官”。是什么人的副官呢?他该就是皇帝的副官。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一切事,所以由宰相来代表。事情管得好与坏,责任在宰相,皇帝可以不负责任。为什么又叫“宰相”呢?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于是他家里的家宰,也就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
本来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做副官称“相”,所以照历史传统讲,宰相本来只是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蚁。但正因如此,所以秦汉时代的宰相,他不但要管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这在《周官》书里的“天官冢宰”的职权,便是如此的。但现在的宰相,他既要掌管国家政府的一切事情,他再没有工夫管皇帝的家事。于是在御史大夫即副丞相之下,设有一个“御史中丞”,他便是御史大夫的副,这个人就驻在皇宫里。那时凡具“中”字的官,都指是驻在皇宫的。皇室的一切事,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如是则皇室一切事仍得由宰相管。从一方面讲,宰相的来历,本只是皇帝的私臣,是皇帝的管家,自该管皇宫里的事。那是封建旧制遗蜕未尽。但从另一方面看,只好说,皇室也不过是政府下面的一部分。所以宫廷事,也归宰相来统治。那时,皇帝有什么事,交代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报告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再转报宰相。宰相有什么事,也照这个手续,由御史大夫转中丞,再转入内廷。这是当时皇室与政府关系之大概
Co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汉代政府组织
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
-
汉代政府组织
皇室与政府 要讲汉代“皇权”和“相权”之划分,让我先举一实例:当时皇帝、宰相,各有一个秘...
-
汉代中央政府的组织 - 三公
-
汉代中央政府的组织 - 九卿
再说汉代的九卿,那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他们...
-
汉代地方政府
(三)汉代地方政府 汉代的地方政府,共分两级:即“郡”与“县”。 中国历史上的地方政府以...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