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导言:中国社会的城乡(施坚雅)
本章的重点在于区域体系及城乡连续统一体是如何结合起来的,以及不同层级在行政、经济、文化、社会中所起的不同作用。首先,区域体系中的不同层次的分类可以用四个要点来重新表达:第一,中心地是按其在特定职能层级中的集中水平而分类的;第二,同级中心地按其离更高级中心的相对远近,可把它的城市性看得多些或少些;第三,中心地本身也与依存于它们的腹地成为对照;第四,同级总体系(节点加腹地)的相对城市性被认为是按各种中心集市体系的分类所阐明的逻辑规律而变化的(p307)。在一个区域体系之中,城市职能所起到的作用,或者说城市所提供的服务,是按照层级体系而变化的,中心地或距离中心地更近的地区,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注意,同时也享受生产资源集中与高效交通运输设备之利。宗族和书院的分布,也与区域层级体系有着密切联系。城市与腹地并不存在明显的文化裂隙,但中国城市发挥的文化作用却也不是无足轻重,文化资源的交换主要是在市镇和城市里进行的。从16世纪开始乡村士绅前往城镇的运动,导致了士绅住所的变化(这里指出了住所和寓所的区别,p314)。但是士大夫的分布,却并不是多数来自城市。最后,不同城市衙门官吏之间的非正式联系、同乡关系、科举制度、政府修筑维修的作为驿站路线的道路运河,在促进城市间一体化的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114人阅读
因幡不白兔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导言 中华帝国的城市发展
施坚雅在这一部分中简要提出了中华帝国城市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城市的地文结构、发展周...
-
十九世纪中国的地区城市化
本章主要描述了中华地方晚期各地区的城市化比例及其差异,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地区城市体...
-
第二编导言:中国社会的城乡(施坚雅)
-
传统城市里的大家族(贝克)
本章主要对家庭形式进行了分类,这些不同形式的家庭与不同级别的城乡连续统一体联系起来。大...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