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
这是一个“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的过程。 文明是集中化政体、阶序化社会产物,它靠着燃烧被剥削者的脂膏而发出光芒。 族群认同: 我们选择最小的交集语言,来缩短人与人间的距离。(以有利于资源获取) 每一种社会结社(social grouping),都在资源竞争下设定边界以排除他人,并在需要时/状况改变时,改变边界来造成群体认同变迁。 族群亲属关系的延伸。 集体记忆: 选择性记录/遗忘/重温 不得不承认,真正的获取已经永远失落了,我们所记得的过去,是为了现实所重建的过去。 由于公元前2000至公元前1000间的全球性气候干旱化〔气候变暖,东西方的洪水传说〕,适于农牧的地带南移,随着生存资源紧缩,出现防御性聚落来保护共同资源。然后,北方人群因此逐渐游牧化、武装化,向南“入侵掠夺”资源。 由西周到春秋时期,一个以“农业”与“定居”为本群体文化标记的“夏”或“华夏”认同逐渐形成。 长城代表这时华夏愿意积极保护的农业资源在北方的极限。长城外游牧世界也相应形成。 汉朝,华夏拓展到农耕形态以及统治力量的极限,即黄河和长江流域,也是目前汉族分布的主要区域。 民族英雄:以强调这些边缘人群的异质性来忽略华夏内部之歧异,并以共同的受难记忆来凝聚华夏认同。
4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