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科学永远不会成为真理
基于波普尔“科学发展的模式”,原先古老的信条“科学意味着真理”就被颠覆了。科学陈述永远都是试探性的而非决定性的理论,不存在某种一劳永逸的观点,再“成功”的理论也不过是人们短暂的猜想和假说,总归有一天会被证伪。 在波普尔看来,不能将科学视为确定的绝对真理,他更加看重追求真理的过程。 也就是说,科学研究虽以追求真理为目的,但我们永远也无法触达真理的彼岸。科学研究永远处于“在路上”的状态,科学只能接近真理、逼近真理,但无法成为真理。 在具有可证伪性的理论中,如何区分不同理论的优劣?这就涉及可证伪度(可检验度)的问题。 一些理论更容易被证伪,因而可证伪度就高;一些理论不容易被证伪,可证伪度就相对较低。但哪些理论更容易证伪,哪些理论难以证伪呢? 在波普尔看来,命题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少,便越难以被证伪。反之,命题的信息量越大,就越容易被证伪。 对于科学来说,科学探索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理论的可证伪度和可检验度的过程。理论的可证伪度(可检验度)越高,则说明理论越经却、越丰满,理论的逼真度越高。那么,这样的理论就越接近真理。 引自 04 波普尔:科学意味着真理吗
121人阅读
熊猫の大叔🌈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波普尔 :科学的证伪主义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证伪。换言之,一个理论之所以被视为科学理论...
-
波普尔 :科学的发展模式
基于证伪原则,科学研究的过程变为了一个从猜想到反驳与证伪,然后再提出新的猜想,再进行反...
-
波普尔:科学永远不会成为真理
-
库恩:“范式”理论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对“范式”做出了多种解释,可概括为:“范式”是“科学共同体...
-
费耶阿本德:向理性告别
费耶阿本德说: 科学和神话在许多方面是交叠的,我们以为我们感知的那些差异性往往是些局部的...
> 查看全部2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