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道统”的聚讼点
冬之旅 (愿阅读之旅与你同行)
读过 新编中国哲学史(增订本)
劳思光先生此处(P261)论及的是朱熹在“道统”说上的重要性。这是朱熹在哲学史上重要性上的又一方面,可以与钱穆先生在《宋明理学概述》(二三朱熹)中的有关论述一起阅读:
所谓“道统”之面目,在朱熹手中方确定显现。故学者如接受北宋以来取《易传》《中庸》之说作为儒学正传之立场,则当承认朱熹有前无古人之大功;反之,为辩孔孟本意与《易传》《中庸》等后出伪托之书实义不同,而发现北宋诸儒依据之误,则亦当知此种“道统面目”之勾画,亦是在朱熹手中完成;换言之,即当承认朱熹有贻误后学之大过。总之,宋儒所言之“道统”,为功为过,均当由朱熹负大部责任也。 引自 《新编中国哲学史 卷三·上》 关于《易传》《中庸》出处一事,本书中有多处议论,以下又是一处(P264):
秦汉以来,伪托之事甚多;然其影响最著者,无过于《易传》托于孔子而《中庸》托于子思。而此种思想之所以严重,又由于宋儒极力尊崇此类文献,通过此中观念以讲先秦孔孟之学;朱熹则又是有意将此种误解予以系统化之宋儒,故其地位在中国哲学史上甚为特殊,其影响亦至今未息也。 引自 《新编中国哲学史 卷三·上》 这当然也是劳先生对上一段话的补充。但宋儒对《易传》《中庸》的意见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据我所知,浙东事功学派的学者对此多抱以怀疑态度,其中,质疑得最解决有力的当是叶适。
112人阅读
冬之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周敦颐《太极图》与《太极图说》
读理学书,一直以来有个疑问,就是那些玄妙的词汇明明是道家的词汇,但跑到理学里却成了儒学...
-
永康学派是“二程”别传吗?
还是先摘录本书中的一段叙述(P260): 程门之别传中最可注意者为袁溉,即所谓汝阴袁道洁也。...
-
朱熹是“道统”的聚讼点
-
朱熹在“主体性之客观化”上之偏
在本书中,作者一再提及,中国哲学史上一直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太重视“主体性之客观化”这一...
-
还是关于永康学派的师承问题
上条关于这个问题的笔记的标题是《永康学派是“二程”别传吗?》作者在这里有了更加完整的论...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