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 页码:第63页
你从哪里学到用这种严厉而苛刻的方式跟自己说话的? 一个人的自我感觉越是复杂,越是多元化,在一个领域中存在压力的时候,就越是不容易感到郁闷,因为“你在人生中拥有这些不受污染的领域可以用作缓冲”。 拖拉可以成为一种推迟行为和一种让你克服完美主义的方式。如果推迟开工,你就不能做到最好,那么任何批评和失败,就都不能成为对真正的你和你所尽的最大努力的评判的基础。 他知道自己应该对未来有所选择,并且不必依赖于完美无缺的一切。他同样需要知道如果他失败了,或者仅仅是在新的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他也不必严厉的责备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对自己的苛求,给自己留下的空间过于狭小,甚至不容他去冒合理的风险,不能让他从未能预料的困难中得以恢复。 你将需要摆脱在孩童时期学会的自我异化的模型--------它告诉你:“你很懒,需要有人带着你去工作。”带着这种信条,和自己对这干,并且憎恨和对失败的恐惧耗尽了你的精力,让你无法有效而彻底的实现目标。 知道你怎样拖拉比知道你为什么拖拉更为重要。 记下花费时间的方式,将会使你主义到许多低效的领域和浪费掉的时间段。但它不会提供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补救方式。 运用这种方式将拖拉模式进行分解,你就能够瞄准那些可以引向高效率的思想感情。你将会意识到,拖拉所占的长得不可思议的时间,意味着你让自己在工作任务中承担了过多的痛苦。如果你是强迫着自己去清洗淋浴间的水泥浆或者整理自己的橱柜,那么你应该知道自己的剥夺感,自责感和完美主义倾向已经变得十分的顽固了。 你是不是或多或少的有些害怕或迟疑呢?你是不是觉得有必要拖拉一下?如果不是因为对失败或犯错的害怕,你可能会发现,你推迟开始,是因为需要显示自己不愿意被别人要求着做某件事,哪怕这件事是像走一条木板一样的简单。 一旦有了紧迫的时间压力, 一个实实在在的最后期限 ,就会导致你纵身跳入任务之中,用你所能用的任何一种办法去完成它。 当你拖拉的时候,就如同你就是那位将木板升离地面的人,让自己僵立不动,然后点燃大伙,引发一种由真实期限所带来的压力,从而促使自己立即采取行动。 拖拉与焦虑通过五个步骤起作用 1,赋予自己用某项任务或某个目标决定自我价值和幸福感的权力。 2,用完美主义把任务抬高到离地100英尺的地方,这样任何错误就等同于死亡,而任何失败或拒绝都不能被容忍。 3,当自然压力反应系统产生出肾上腺素,以应对生命威胁时,你发现自己在焦虑中一动不动。 4,运用拖拉来逃避矛盾,从而让最后期限越来越近,由时间所产生的压力会激发出更多的焦虑和更加紧迫,更加骇人的威胁。 5,你运用某个实际的威胁,比如一场大火或一个最后期限,把自己从完美主义中解放出来,以十足的动力投入行动。 引自第63页 其实之前辞职试图把自己逼到没有退路,不就是自己给自己的木板一头燃起了大火吗。。。。这确实是一种绕了大弯,代价高昂的手段,虽然确实有用。
为了让自己在一个充满了压力的世界中实现业绩的最大化,你必须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受保护的,无可争议的感知。如果不这样,能量和注意力就会从工作中流出,而被用在应对想象中的生存威胁和作为一种应付手段的拖拉之中。 如果不实现某个目标就拿自我憎恨和不幸的人生来威胁自己,那么你就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任务之上了。对这些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威胁,你必须有所防护。 在去看牙医,给朋友送卡片,交税,工作或见老板时,我们常常陷入以一种自怜的“不得不”的方式与自己对话的泥潭。这些话语强化了那种别人逼我们违背意志做事的观念。 不是来自律令,意志力或别人的压力,在帮助人们去坚持一次有挑战性的行动。相反,是从多种选择中进行选择,是对一个使命的倾心奉献以及主动承担决策后果的意愿,让人们的意志坚不可摧,勇往直前。 我们企图用威胁的办法来激励自己,而这种威胁的办法暗含着的意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不愉快的,是我们不能自由选择从事的事情,从而激起我们的焦虑和对工作的消极情绪。 改变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是消解踯躅不前与优柔寡断的拖拉模式的有效工具。通过一种选择与承诺的语言,你将学会把自己的能量导向某个目标,并且充满了力量感而不是受害感。 在尝试处理“不得不”所有暗含信息的过程中,你的大脑必须同时应对两种相互冲突的情景:提供处理强加的任务所需要的能量,同时提供抵制对自我统一感的威胁所需要的能量。你的身体作为一个忠实的奴仆,在这种“左右不是人”的信息面前,要么产生压力反应,要么产生抑郁性反应。但是,你的能量不能同时走向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并且你的大脑也不可能同时关注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当你在决定这是一个为自由而战的问题,抑或是一个完成本职工作的问题时,你的身心都处于拖拉的僵立状态中,这是由模糊而相互冲突的信息造成的。 每一个“不得不”都需要被一种成人式的决定所替代,要么是如何着手处理项目,要么是向你的老板解释你不会去做。 引自第63页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拖拉模式中的自责和内疚是与“应该”式语言联系在一起。 “应该”式的自我对话,与树立反效率的目标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整天没完没了的重复之后,“应该”就成了一个反效率的调子,给你的大脑中灌输了一种消极的潜意识信息:“我很糟糕。我的处境很糟糕,我的业务水平很糟糕。没有任何一种状态时我所应该存在的状态。”就像“不得不”所引发的压力一样,“应该”会引发抑郁。 我不是说理想和目标不值得努力追求。我所说的是,“应该”带来了消极的对比,却没有指出如何从你现在所处的境地,到达你所喜欢的境地。“不得不”与“应该”并没有向你的大脑和身体传达下列清晰的指令: 你选择做什么? 你选择什么时候做? 你选择从什么地方开始? 你选择怎样去做? 他得学会让过去的“我本应该”消失,承认那些事情现在已经不在他的掌握之中。我教他如何逮住因失去机会而抑郁的早期症兆,反复提醒自己:“是的,它们已经过去了,很糟糕!我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了。但我现在能做的是什么呢?” 一个直接而成熟的“不”,相比被动的说一句:“嗯,我想我必须得做!”然后通过拖拉来表示抵制和反抗,更能够快速的消除掉许多不确定的东西。 用“我选择做”取代“我不得不做” 用“我什么时候开始”取代“我必须完成” 用“我可以走出一小步”取代“这个项目大而且重要” 用“我完全是一个凡人”取代“我必须做到十全十美” 用“我必须花时间玩”取代“我没时间玩” 拖拉问题带来的危害性最大的一个后果是,它让我们拒绝享受现实的生活。我们常常放任它的恶性循环去阻止自己体验从工作成就中所获得的回报和休闲活动进行中所获得的全身心的享受。 它不仅阻止着我们去完成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工作,而且还让我们暴饮暴食,长期过度的看电视(对我来说是上网。。。)并在一系列不热心而被迅速丢掉的爱好和计划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努力克制假日,休息和锻炼,会导致人的精神和动力受到压抑,从而使生活开始变得索然无味。为了能在生活中高水平表现的要求面前,维持高水平的动力,并减少拖拉的冲动,我们需要用无忧休闲来让自己的身心一次次恢复生机。 将工作狂,长期拖拉者与高效者,巅峰绩效者区别开来。巅峰绩效者拥有更多的休假时间,他们的身体更健康,任务完成得也更快并且与众不同。工作狂和拖拉者往往都会: 觉得自己受累于未完成的工作,他们觉得自己总在工作,却没有资格休息。 认为自己的生活“停滞不前”,只有一个微弱的希望:某一天,他们会变得有序而成功,从而可以真正的享受生活。 认为人类都很懒惰,需要压力才能产生动力。 对工作保持消极的态度,他们觉得工作是没有期限,永远也“喂不饱”的,需要有所损失和牺牲。工作狂愿意这样,因为常常避免和别人靠太近。而拖拉者把这种牺牲看得太重,出于担心以后再也不能休闲的心理,跑出去心不在焉的休闲。 无论是工作狂还是拖拉者,在没有工作的时候都心怀内疚。 引自第63页
9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