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高氏父子与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晋阳古城遗址西南5公里,背后是晋水的源头悬瓮山,古人的说法是枕山际水;晋祠是全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又称作晋王祠、唐叔虞祠。北齐时曾短暂时间里改名作大崇皇寺,五代时称兴安王庙,在北宋一度改名作汾东王庙、惠远祠,明代以后称作晋祠。 关于晋祠最早的记载,是北魏时郦道元的《水经注》,以及稍后几十年的《魏书·地形志》。《水经注》道:「昔智伯遏晋水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蓄以为沼。沼西枕山际水,有唐叔虞祠。」 后人蓄以为沼,这后人是多后,是当时的赵人,还是到了秦人汉人,是东汉还是西汉,郦道元语焉不详;他说智伯用来灌城的水,被人们蓄作水池子,水池子旁边有唐叔虞祠,是以前就有还是后来因水池子而建,这些也弄不清楚,反正即便自郦道元著作所记开始计算,晋祠于今,也已有1500余年历史,而当时晋祠已经祠堂鱼沼皆备,游人如织。 郦道元去世五年之后,即北魏太昌元年(532年),北魏高欢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我们可以想像,凶猛沉着的一代枭雄高欢如何车水马龙在晋祠赏玩,他的背后紧跟着他的心腹大将斛律金。有时候相随高欢的,是其爱妻娄昭君;很多年前,他在城头服劳役时对出身名门的娄昭君一见倾心,遣丫鬟将私房钱送给她作为聘礼。她曾在他微贱时为他购马助其从军,亲自点燃马粪做饭,为他缝制靴子。多年后她主动让出正位,令50岁的高欢得娶柔然国公主,以瓦解敌国与柔然国的军事联系,一代霸主高欢感激涕零,向爱妻下跪谢她的恩情。 高欢将晋祠的唐叔虞祠修葺一新,征召名士祖鸿作《晋祠记》,赞美晋祠的山光水色和亭台楼阁。晋祠之名,从此大著于世。高欢还在晋祠做了什么,已无可考。数年以后他的儿子高洋,在晋祠大兴土木,起楼阁、筑池塘、飞桥跨水、兴建凉亭水榭,命名难老、善利二泉,使这里成为皇家的离宫别苑。 当时晋祠的宫室建筑,究竟有多宏大?北齐与北周激烈争战中,北齐后主高纬曾于晋祠集兵十万,往晋阳进发。陈兵十万,我们想想当时晋祠的规模吧。而那一场惨烈战争,又毁掉了晋祠多少雄奇的建筑? 引自 一 溯源
5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