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隆中对》的得失 政治定位的阙如
萧何韩信初见高祖,邓禹初见光武,武侯初见先主。《隆中对》是上述诸对策中唯一最终目标没有实现的对策。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南阳和洛阳东汉时,洛阳是政治首都,南阳为经济首都。
【阶段性策略】
孙坚死于刘表部将之手,孙策和孙权为报杀父之仇,已数度进攻荆州。再这种背景下,设想取得荆州之后的刘备与江东结盟,要么是处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么是处于一个战略家深谙利害关系的变动可能带来的力量重组而展现出的洞见。
“跨有荆益”与“结好孙权”,二者并不相悖,在于其阶段性。
【复兴谁的汉室】
在汉献帝所代表的汉室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复兴刘秀式的汉室是一个不可公开言说的目标。
王夫之说“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当时的主流大势是承认更始帝为继汉之正朔。否定更始帝,就等于否定了汉室天命,再次引发“一姓不得再受命”的疑虑。《后汉书·公孙述传》。刘秀称帝、更始败亡后,各种自立称王,才遍起四方。
最高政治目标的模糊,必然会影响政治路线的模糊。
纵横家蒯彻“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周瑜为联合抗操赋予了政治主题:“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为汉家除残去秽”。后江东讽刺刘备“既为宗室,有维城之责,不荷戈执殳为海内率先”。
取益州过程中暴露了刘备整体政治水平的低下。其方式既伤害了他声称的匡辅汉室的政治信用,也伤害了他与孙权联盟集团的政治信用。它导致了孙刘关系的质变,也导致巴蜀本土士民对刘备集团的消极态度。
绿尾巴的芦花鸡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楔子
东汉初年,公孙述改名白帝,以宣示自己已得天命。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七月伐吴,...
-
第一章 早期的刘备 五德 国之桢干
刘备,出生于河北涿州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死于章武三年(223年),时年六十三。东晋史...
-
第二章 《隆中对》的得失 政治定位的阙如
-
第三章 第一次荆州风云 江东桓文之业
建安年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大的收益是消灭了二袁。曹操为造魏走了三大步:第一步...
-
第四章 联盟的新阶段 车骑将军
初平年间,讨贼盟主多领车骑将军。刘备表孙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意味着在联盟的新阶段,...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