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的幼态成熟性与御宅族文化的幼态成熟性是相等同的
個読 (以语致默)
读过 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
我要说的是,战后日本就是一种幼态成熟(Neoteny)。身体上还是孩子,只有性能力发达。用一个更准确的比喻来说,或许恰好相反,也就是说战后日本在精神上还不成熟,只有身体是成熟的。而且人们也常说,最能表现日本的幼态成熟的就是漫画、动画、游戏等御宅族的文化。 漫画、动画、游戏最初是作为面向孩子的文化起家的,所以在角色塑造上多以让小孩子容易亲近的主人公为主。但是尽管如此,日本的漫画或动画中奇怪地充斥着性和暴力。这当中有一种状况是,很多作家正是看重漫画或动画被贬低为“面向孩子”的东西这一点,所以才能借此逃过社会的目光尽情地表现自己想要描绘的东西。日本的漫画或动画充斥着性与暴力这一点当然有着恶俗的意味,但是另一方面,在戴上那个“面向孩子”的面具之后,它也可以自由地追求在外在世界中不允许被描绘的人的本质。 御宅族往往会认为,只有在漫画、动画、游戏中才有真实。实际上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我觉得,战后日本的外在文化的一个特征是忘记了自己是“十二岁的少年”,或者假装忘记了并扮演成大人。明明是“十二岁的少年”,却假装忘记了身份,举止上扮演成大人,无法从外在世界脱身——这就是我眼中的战后日本文化。然而,漫画、动画或游戏让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日本以“十二岁的少年”这一身份变成了经济大国,并且还有战后日本的幼态成熟性。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正因为是面向孩子的故事,所以它们是孕育了性或暴力所代表的人的本质的文化类型。战后日本的幼态成熟性与御宅族文化的幼态成熟性是相等同的。而且,这些表现形式,正如先前所说,是从间接引进美国的影像文化开始发展的,并且完成了独特的进化——简言之,可以说它们就是战后日本本身。这就是我的想法。 引自 •作为战后日本的幼态成熟之投影的御宅族文化 023
81人阅读
個読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战后日本的幼态成熟性与御宅族文化的幼态成熟性是相等同的
-
理想主义只有认真地思考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之后才能成为理想主义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停留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前后的亚文化时代的人由于曾经放弃过改造世界,...
-
右翼是没有自信的、病态男子的增高垫,左翼是无能的文化圈的自我探寻
在日本战败后,占领了日本的GHQ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曾经评价日本是“十二岁的少年”。这...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