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
2月24日,星期二 不知道为何,我有种奇怪的沮丧感。我觉得,大概是因为彼得如此毫无保留又不加批判地爱着牛津以及牛津带给他的一切,而与此同时我却发现这里令人窒息、叫人失望。 引自 学校日记 2月24日,星期二 我真的必须努力了;至少表现得自信:这样隐藏锋芒简直可悲。 引自 学校日记 4月10日,星期五 而我,也第一次真心怀念起父亲在我生活中温柔且低调的存在。 引自 学校日记 4月10日,星期五 母亲问我想不想去……参加弥撒,我拒绝了。父亲下葬的那一天,我的信仰,如果有,也已经同他一起进了坟墓。 引自 学校日记 4月20日,星期一 正是他的绝对坦诚吸引了我,我了解自己,所以也很容易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被这种特质吸引。 引自 学校日记 5月22日,星期五 彼得出去买香烟时,她告诉我,她不知道人生还是否有可能快乐过现在了。除了眼前拥有的一切——她在托儿所的工作、她的小屋和彼得——她对生活别无所求。 这多叫人羡慕啊!也许这就是答案——也许这就是找到真正满足感的办法——在有限的范围内,过好自己的生活。设定合理的目标,树立可以达成的志向。但不是我们所有人都能做到,唉。 引自 学校日记 7月29日,星期三 我们先吃了牡蛎。“你的书写得怎么样了?”他问。 “什么书?” “你一定在写书,对不对?” “是,我确实在写书。你怎么猜到的?” “因为你十岁的时候就告诉过我,你想当作家。” “我有吗?” 知道这件事让我隐约觉得开心:仿佛命运中的什么东西得到了确认。又或者,我只是个年轻又多愁善感的傻瓜? 引自 学校日记 8月4日,星期二 他问我怎么这么穷,我解释说我是故意的。我只带了十英镑出来旅行——这又是迪克提出的条件。带太多的钱,迪克认为,会让你脱离所游历的国家。经历一点困难、保持节俭的必要,甚至哪怕受一点折磨,都能让你更贴近这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的灵魂。 引自 学校日记 10月10日,星期六 实话说,我挺满意这种虽然忏悔但并未摆脱罪恶感的状态,我的罪孽都是我的,只是我的。 引自 学校日记
3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