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里根和正常化的开始
20世纪80年代初期,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仍采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它的弊病显而易见,但苦于找不到补救办法。在计划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奖励方法完全顺倒,被动守成有功,积极主动受罚。在中央计划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分配由官僚机构决定。久而久之,行政法令确定的物价就脱离了和成本的联系,定价机制变成了为政治需要服务的手段。 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建设绕不过经济学的规律,真正的代价总要有人承担。实施中央计刻经济和补贴物价带来的恶果是设施陈旧、缺乏创新和人浮于事一换言之,即经济停滞和人均收入下降。 另外,中央计刻经济不注重产品质量或发明创造,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奖励措施。既然生产的所有产品都会被相关部门买去,质量就不在考虑之列。发明创造实际上清到阻止,以免计划经济的大厦因此而失衡。 在设有市场帮助确定优先次产的情况下。计划者头维想当然地做出决定。结果,需要的货物没有生产,而生产出来的货物又不需要。 最重要的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不仅没能创造无阶级的社会,反而滋生了特权阶层。当货品靠分配不靠购买的时候,真正的好处在于职位带来的特权:干部有专供商店和医缘,还能享受普通人得不到的教育机会。少数官员大权在握必然滋生腐败,工作、教育和大部分特权都要靠个人关系实现。事实证明,中央计划无法管理现代经济,但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采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就是为了克服体制固有的停滞。他和他的同事们推行市场经济,下放决策权,向外部世界开放一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进行的这场革命靠的是发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中国人民有着天生的经济活力和企业家精神,只不过长期以来受到战争、意识形态的教条和对私人投资严厉打压的束缚。 引自 第十四章 里根和正常化的开始
65人阅读
阿吉娃娃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十四章 里根和正常化的开始
事实证明,美国总统并未看懂第三个公报的含义。 当然,总统必须遵守《与台湾关系法》。这一点...
-
第十四章 里根和正常化的开始
里根政府第一任期内的中国大陆和台湾政策因此充满了几乎不可理解的矛盾一有竞争关系的官员各...
-
第十四章 里根和正常化的开始
-
第十四章 里根和正常化的开始
邓小平实现这些目标采取的是渐进的办法。用中国的说法领导层是“摸着石头过河”,看什么办法...
-
第十四章 里根和正常化的开始
但是,区分决策和行政管理的界限在哪里?邓小平回答,意识形态问题归党管,具体操作的政策归...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