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法慧寺位于长春园海岳开襟之东,西洋楼景区之南,背依小山,面临湖水。它「山门西向,内为四面延楼,后殿为光明性海,其西别院有琉璃方塔」。据样式房图可知法慧寺的格局:中间一路是三座五开间的殿宇,开间尺寸前后一致。最南面的应为山门,签注为「福佑大千」。正殿签注为「法慧寺」,其间有两座东西相对的凹字形建筑,形成四面围合的院落,故称之为「四面延楼」。正殿与光明性海后殿在当心间有两间廊屋相连,形成工字殿的平面格局。 另据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奏销档载:「法慧寺殿前有青砂石的连面八级的高台阶一座,南面楼前七级的高台阶一座,东西配楼每座楼前有六级的台阶一座。」由此可知,在这个四面围合的院落中,四面的建筑所处的地平高低有所差别。正殿即法慧寺殿,经过八级台阶抬高后,与坐落在小山丘上的后殿光明性海在明间用廊屋相连,形成工字殿的平面格局。紧邻后殿之西山墙有两卷勾连搭的两间小房,自成一小院,为静娱书屋。 书屋之西为方形塔院,建在高台之上,四周有围廊,中央即是八面七级的多宝琉璃塔。这座塔上下其 共三层,最高的一层为圆形平面,上覆三重檐,每层檐各用不同颜色的琉璃瓦,自上而下为蓝、黄、绿,下有须弥座。这层总高6.97米,塔身直径2.56米。中间一层为八角形平面,覆两重檐,间用五踩斗栱,檐部所用瓦为紫、青琉璃,一层塔身为正方形,所覆重檐用黄、翡翠琉璃,间用五踩斗栱。各层皆立于须弥座上,一层的须弥座周以汉白玉围栏。塔顶上有铜塔刹,该塔总高达23.55米,底座仅5.5米见方,比例过于清秀;只是其身上五颜六色的琉璃令人赏心悦目。乾隆时期所建琉璃多宝塔只有清漪园(即现颐和园)花承阁的一座与此造型相似。 寺之西,沿着小径西行,有一间小门,样式房遗图签注为普香界。由此可通往长春园西部、北部的景区。 引自 G.法慧寺
2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