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总结
北之岚 (日为吾兄,月为吾姊)
读过 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直言之,笔者认为殷商王族的起源地就是阿穆尔草原一带。传世文献所谓“盘庚渡河南”,未必是虚构,只是盘庚所渡的河并非黄河。至于是哪一条河?有的说是洹河,有的则说是漳河②,但都缺乏根据。依常理推断,这应该是一条很大、很难渡过的河流,否则何必特意指出是“渡河南”?中国境内的河流很多,笔者认为盘庚所渡的应该是黑龙江,因为这是殷商王族原乡(阿穆尔草原)的伟大河流。这是个大胆的推论,其主要论据有三。第一,殷墟以北有很多河流,但流向由西往东者并不多,且多不甚宽,没有特别强调的价值,而较大的河流多半朝南,顺河南下即可,不必强渡。在殷墟之北,唯有黑龙江是从西往东流,不能绕行只能横渡,而且这条河流具有原乡的伟大象征意义,渡河势必是件值得纪念的大事。第二,河北平原直到盘庚的年代后才有殷人遗址留存,而夏家店下层考古显示,辽西人在殷商之前已与黑龙江流域有来往。第三,殷人的一些标志,如用马、人种、拜虎,只符合阿穆尔草原的地理特征。是故,“盘庚渡河南”意指南渡黑龙江,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据目前的考古成果,笔者只能推论:殷商王族发样于东北,早期应活动于阿穆尔河草原一带,本地区在历史上一直都占有特殊的意义。此地既有沿海北上、南下的互动,亦为欧亚草原之门(尤其是在青铜时代,蒙古草原尚未沙漠化前,草原通道更加宽阔)。本地缺乏农耕的条件,不利于长期生活发展,而成为几种采流动生活方式之族群的交接区。同时,此地依然一直保有少量的本土猎民和渔民人口,亦保留了其生活方式、部分观点和语言。在历史上,这里是多次新族群形成且扩散之地,如部分的匈奴族群、高句骊、女真、满人等。他们在历史中扩散、被同化、消失之前,亦曾影响过世界文明。究竟何故在此地竟数次有族群起源的发生?恐怕我们无法探索其原因。此问题曾经由LvGumilev尝试破析,但实际上,却只是提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已①。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透过观察发现:确实有高句骊、女真、满人等族群源自此地。虽然这些族群 的形成年代不同,但可能因为本土一直有着少数的人口层,保留了部分习俗、语言、观念 及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同时代族群的语言,都可以归类于同一种语系。 据学者们考证,股人的上层贵族,似乎也具有同一种语言和生活背景。 然而,高句骊人只扩展到朝鲜半岛,而殷人却南下至河北平原,从而掌握了极大的发展力量。他们从原居地一路侵入中国的路线,大致与后期的女真、满洲人相同,在路途中,他们也吸收红山文化一些信仰和礼器的形制、美感等,因此殷墟礼器中常见有类似红山类型的龙形,王族的礼器中也可见到源自红山文化的鹗神崇拜(图一一三:2;一一七:1)。可惜这条路线迄今仍缺乏足够的田野考古研究,也尚未发掘出可以归纳为殷商王族属性的遗址。 草原考古的资料向来极缺乏,除了实际发掘工作的不足外,草原族群经常迁徙也造成了研究上的困难。殷商先王的传说也曾提及其几十年改换一次居地,所以较难累积出深厚的文化层。因此,上述假设目前仍缺乏直接的考古证据。可是有一些间接资料, 可以旁证殷商王族发源在黑龙江的可能性。 引自 四、殷商崇拜老虎的渊源 上文提出数项殷商王族与加喜特族来往的线索。殷商王族与青铜器时代的草原马贼为相同的族群类型,两者均在草原地区练马、互相学习、争斗、劫掠农业区及牧场,而后跨越草原疆域,占领古文明之地。 殷商王族进人中国的年代,比加喜特和喜克素斯的时代大约晚了三百年左右。殷商王族进入中国之时,喜克索斯人已被埃及驱离,但这段时间也恰好是加喜特人在巴比伦的兴盛时代。况且,我们发现殷商王族曾经吸收来自西方的文化成分。 笔者推论,殷商王族的发祥地是东北接近黑龙江草原一带,他们是古代北蒙草原人种。公元前16一前14世纪间,在中原“定居”前,犹如后期蒙古人,在草原一带向西边发展,并接触到中亚乘马族群,与其进行斗争,并在文化上互相影响及传播。在这一过程中,马车变成全亚洲共同的技术。乘马族群透过草原的互动,传播了古文明的精神文化,也启动了东西方间的文化接合与创新。殷人在西方吸收他族的技术、文化,对大理石料特别的重视,带回了麦子,并带回了一些高加索女性;西来的人群也有可能穿过亚洲草原,而在远东与殷人发生关系。也就是说,殷人在盘庚之前的历史中,已有了吸收、积累多元文明创造的经验,而最后他们才选择落脚于中原。或许仅是殷人的一支“定居”于中原,还有其他兄弟支系继续在草原活动,把东方的文化往西传。 引自 五、总结
72人阅读
北之岚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三、殷人族群的成分研究
三、殷人族群的成分研究 从人种的角度来说,上文已显示殷人有高加索人种的成分,可是他们的主...
-
四、殷商崇拜老虎的渊源
直言之,从虎的种类来说,殷商王族既非从江南起源的拜虎族群,其崇拜对象应不是华南虎,而是...
-
五、总结
-
(二)“多生”的身份
甲骨文明显地揭示,不仅是宗子,父系、母系的“多生”都可以参加祭祖之礼。从而可见,商周宗...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