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本分得体”:拉丁教会的社会形象,312~约370年
罗马皇帝通常会给那些推进罗马社会的文化事业和宗教事业的人发放特权。313年以降,君士坦丁也把这样一种特权赋予了主教和教士们。基督教神职人员只是加入了特权享有者的长长的名单。这个单子还包括多神教司铎(君士坦丁依然让他们免税)、教师、医生,还有犹太会堂的领袖。他们享有的特权是免除多种公共服务,甚至还有(但更加勉强)免除特定形式的个人税赋。
这些特权之所以重要不单是因为经济上的好处;特权还意味着一种珍贵品:闲暇。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罗马帝国一直是一个“小政府”。它的运转是靠把尽量多的管理任务下放给地方——尤其是市议员和城市中的贸易行会。他们的职责范围很广:从修建道路和城墙,到为公共浴场收集柴火和为罗马骑兵驱策、运送马群。帝国对劳力的索求侵蚀了市议员的时间——对于需要服劳役的普通市民来说,这甚至侵蚀了他们的身体。其程度之深,堪比帝国税收对他们的钱袋的侵蚀。
能够被豁免这些义务,相当于步入了非常令人羡妒的闲暇绿洲。君士坦丁特地确保每一位基督教主教和司铎都能享受到这种可贵的闲暇,从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对上帝的崇拜之中。君士坦丁虔诚的儿子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在361年颁布的法令中提到,之所以授予主教和教士豁免权,是因为“相比公共服务和体力劳作,我们的国家更要靠宗教维持”
然而,尽管君士坦丁赋予主教和教士的豁免权惹来了恐慌和嫉妒,但他们获得豁免权有一个很严格的上限。凡事分主次,除了在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统治的最后几年,无论是基督教主教、神职人员,还是他们的教会,都没有获得过帝国的首要税收——土地税——的豁免权。
言声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前言
就宗教而论——尤其是在对重要的宗教运动(如基督教会的形成)的研究中——“精英”这个词可...
-
第1章 “黄金时代的财富”
中国古代那种能被称许为“素封者”的人——就像太史公司马迁对汉帝国极端富裕的商人和行业垄...
-
第2章 “本分得体”:拉丁教会的社会形象,312~约370年
-
第3章 “对城市的爱”:古代世界的财富及其使用
社会批评倾向于泛化和刻意模糊。我们不禁猜想,邪恶的富人——在短论和布道里被一成不变地呈...
-
第4章 “天上的财宝”:基督教会中的财富
基督徒需要在与其信仰的巨大精神抱负相称的尺度上,创造其自身的社会意象。他们倾向于通过在...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