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自由服从与无效常识——米尔顿·迈耶《他们以为他们是
常识在中国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是暖昧而且矛盾的。常识并不一定是推动社会改革的知识力量,因此不宜过分推崇。常识是人的生存环境的产物,是社会文化(包括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国家里普通人的常识内容和作用会有很大的不同。常识不是人天生头脑里固有的。一般的常识之所以是常识,是因为那是民众早就在日常的利害关系中知道了的。常识有时能让人头脑清醒,不容易被花哨的说辞欺骗,但常识并不会因此引发反抗的行为。生存环境能决定人选择怎样的常识,给哪种常识以优先考量。例如,常识能让人看到社会里的许多腐败和虚假,不相信那些虚伪的歌功颂德之辞。但是,知道跟有钱有势者的腐败、虚假过不去,是要吃亏的,这也是常识。这两种常识是相互抵消的。后一种常识甚至还会更占上风,因为凡是有常识的,都特别清楚自己的生存需要,做人要圆滑识相,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左右逢源。为了明哲保身,更不能强出头或者以卵击石。美国作家奈文挖苦常识道:“常识就是,a不要朝持枪者扔大便,b也不要站在朝持枪者扔大便的人旁边。” 在1933年以后的施国並面人山上山 引自 7 自由服从与无效常识——米尔顿·迈耶《他们以为他们是
31人阅读
佩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2 和平时代的暴力——斯蒂芬·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 227
当今世界对暴力的共识不妨以“世界卫生组织”对暴力的定义为例。暴力被定义为“威胁的或实际...
-
7 自由服从与无效常识——米尔顿·迈耶《他们以为他们是
小人物对小事远比对大事敏感,他们可以用经验常识去感知和把握小事,而对大事却无法如此。小...
-
7 自由服从与无效常识——米尔顿·迈耶《他们以为他们是
-
7 自由服从与无效常识——米尔顿·迈耶《他们以为他们是
在1933年以后的德国,普通人的常识一点一点地变成了帮助他们适应而不是不满和抵制现实的知识...
-
8 纳粹统治下的日常语言与常理常识——维克多·克莱普勒
语言对纳粹统治下德国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克莱普勒说,“少数的个别人就在为全体人民...
> 查看全部4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