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建立巴比松:永不沉没的莫莉·布朗与新潮女郎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巴比松大饭店
开业伊始,在外界的想象当中,巴比松大饭店就是有艺术气质的人倾向于选择的落脚地。酒店的名字也恰恰是为了强调这一点:此名来自19世纪法国艺术运动的流派——巴比松画派。该画派的中心是巴黎东南部的巴比松村,位于枫 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之中。村里狭窄的主干道名为“大路”(GrandeRue),沿路的小旅店是饥饿艺术家们的避风港。乐善好施的旅店主人们会为画家们提供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张过夜的小床,第二天再打包一份午餐让他们带进林子里去吃,这一切只需要支付微不足道的费用。”在纽约的巴比松大饭店,艺术生们会一起住在名为“四艺”的侧翼(Four Arts Wing),那里有100个房间,是专门留给她们住的。同样留给她们的,还有18层之上高耸塔楼中的工作室,也正是莫莉·布朗找到的精神庇护所。 引自 01 建立巴比松:永不沉没的莫莉·布朗与新潮女郎 洛伊丝·朗是个例子,表明20世纪20年代对所有原本在暗影之下的东西进行了重新塑造,使其成为白人专属、中产专属、美国专属,又放纵又有趣:爵士起源于黑人贫民窟,性尝试来自格林威治村,而口红、脂粉与眼影,则取自妓女的“工具箱”。如今,新潮女郎,20世纪20年代的“新女性”最著名的化身,正处于这一切的中心。 引自 01 建立巴比松:永不沉没的莫莉·布朗与新潮女郎
107人阅读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引言
《巴比松大饭店)》(The Barbizon)讲述的是纽约最著名的女子酒店从1927年建成到最终在2007...
-
01 建立巴比松:永不沉没的莫莉·布朗与新潮女郎
-
01 建立巴比松:永不沉没的莫莉·布朗与新潮女郎
巴比松大饭店尚在建设中时,韦尔斯利学院俱乐部(Wellesley Club)就预订了第18层的一套房间...
-
02 大萧条时期的生存之道:吉布斯女孩与鲍尔斯模特
整个20世纪30年代,巴比松的住客多数都是吉布斯女孩与鲍尔斯模特,但这所酒店也继续充当着其...
> 查看全部1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