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
凡政治斗争较为激烈(如皇权更迭)时期,抄家数量皆不低。例如1722年抄家数量平地而起,出现了清代统治安定下来后抄家数量的第一个峰值,这正是雍正皇帝嗣位的年份;嘉庆四年(1799)抄家数量明显高于前后年份,这一年乾隆皇帝去世,嘉庆皇帝接掌实际权力;咸丰十年(1860)抄家数量亦高于一般水平,而这一年恰是"辛酉政变"的前一年。可见清代很多抄家案件的背后隐藏着政治倾轧和权力斗争,贪污往往是罪名。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乾隆时期的抄家最为频繁(看上去惩贪力度很大),但无论是清代最大的贪官和坤,还是清代最大一起集体贪污案件“甘肃捐监冒赈案”(因此案,清代抄家数量在1781年达到最高峰),皆出自乾隆朝;并且屡屡可以发现,很多被抄官员从前都或多或少亲身经历过对其他官员的家产查抄(或主持,或被派参与),足见抄家对于贪腐行为的警示作用形同虚设。 当然,清代的抄家数量多少并不唯一取决于政治权力斗争。例如清代抄家的第二高峰值出现在光绪十一年(1885),这一年并无重大案件,唯在广西边境发生中法战争,抄家数量骤升可能与朝廷筹集饷银有关。
20人阅读
守望129的狗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10
-
甘肃捐监冒赈案
王亶望的家产查抄中包括一份御赐物品清单",说明乾隆帝平日对他时有赏赐,这在他这一级的外臣...
-
闽浙总督陈辉祖侵盗王亶望入官财务案
从陈辉祖抽换的物品看,他是喜好收藏之人﹣﹣像他这样家庭出身和地位的人大多爱好于此。陈辉...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