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盛世
从总体上来看,叫魂妖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又远不及十六、十七世纪席卷欧洲的巫术大恐慌。
整个社会竟然感受到同样的危险,下层的民众与上层的权贵竟然受惑于同样的不测,这本身就暗示,社会上存在着一个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文化网络。然而,农民、官僚和皇帝的生活方式不同,他们需要考虑主要问题也不同,妖术恐慌对他们形成的冲击也就不尽相同。在这里,统一性与多样化是并存的。
十八世纪中的经济是以国内和平为基础的。十七世纪,由美洲引进的各种新作物(玉米、甜薯、花生、烟草等始于在干燥高地生长的作物)早已由那些打破了中国种种内部疆界束缚而迁徙他乡的人们移植到难以灌浇的山坡地上。
来自西属美洲的白银推动了土地与劳动力的自由买卖。交换过程变得更有效率,从而使得农民能够专职从事商品化的作物生产,并促使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政府则利用货币流通的加速来推行大规模的税制改革。随着白银的输入,物价缓慢而持续地上升。但一般来说,这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它不仅使农民在出售农产品时更有利可图,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纳税能力。在十八世纪的长期通胀过程中,投资者十分活跃。
輳集,cou4,车轮的辐条集中在毂上。
大祲,jin4,灾荒。
数十年来,大都湖广之米輳集于苏郡之枫桥,而枫桥之米,间由上海、乍浦zha4pu3以往福建。故岁虽频祲,而米价不腾。
制造业方面,江南财富的基础是纺织业。虽然,在像南京这样的地区性大都市里,确实有着不少大工厂和大批城市劳工,但普遍存在于各地的,则是一种复杂精细的外包工制度,其基础则是由缺地农民的妻子儿女们所从事的手工劳动。
十六世纪以来的商业发展是伴随着一个更为自由的劳动力市场的出现而来的。从十六世纪开始的税制改革,通过将地税与劳役税合并、统一以土地为基础收税,完全废除了平民百姓的强迫劳役义务,政府则转而通过雇佣劳力来获得劳役服务。到了十八世纪,挣工资的劳动力已成为商品化经济的一种既显而易见又必不可少的基础。
这种形式上平等的精神,本已受到了经济的强大推动,又在清政府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宣布实行“除贱为良”并推行百姓平等的一般性政策时进一步体现出来。
这样做肯定同满人对汉人上层地主的不信任有关(这些被解放的奴仆正是依赖这些上层地主为生的,当这些人获得自由身份后,便可以利用扩大的劳工市场,并且随意改换雇主);同时,这样做既是对汉人长期以来划分社会等级的做法的一种嘲弄,也表达了征服者的某种“仁慈”,从而使得满清政权能够更好地高居于正对来说已无显著差异的芸芸众生之上。
可以肯定的是,存在于十八世纪经济“自由劳工”现象背后的是买方市场这一事实。在这个经济成长的时代,有多少人根本找不到买主来购买他们的劳动力?这些人又该干些什么?
=================
蒙脱石,俗称观音土,适用于慢性腹泻。
稻米价格在十八世纪的整个下半叶持续上涨,然而,它对地方社会的冲击却显然因货币供应的增加而得到缓和。汪辉祖认为因为1780年以后,通货膨胀已不仅仅局限于敏感的稻米价格,而是扩展到了所有的商品上,故小贩村农倶可糊口。
广德运输道路失修,难以及时从别处购粮饘zhan1粥,厚粥。不敷,不够。
生齿浩繁,岁丰一年之收,仅支一年之食。上年偶值偏灾,饘粥不敷。尽管官方一再禁止,溺杀女婴的比例仍然高得异乎寻常。
这里地处丘陵,土地贫瘠,因沿海地区过于拥挤而背井离乡的无地农民来此安身立命。徽商虽然成功,但本地的经济与广德非常相近。在徽州,存在于那些长期定居此地、以务农为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一种近于农奴制的体系之上的,这同平原地区自由发展的农庄经济形成了生动的对照。
“环县皆山,力农者层累而上,尺耕而寸刈之。旱则忧槁,雨则忧冲。虽终岁勤勤而衣牛马之衣,食犬颙yong2之食。”
有关叫魂的怀疑都集中在流浪者身上,包括陌生人,没有根基的人。最有可能沦为暴民私刑和官府堂上刑罚受害者的,是和尚和乞丐。和尚其实也是一种乞丐。随着叫魂故事的逐步展开,我们将会看到,某些人对于妖术的恐惧很明显地是与他们的社会经历有联系的。
绿尾巴的芦花鸡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 中国窃贼传奇 官方对妖术的处理
叫魂——据称,术士们通过作法于受害者的名字、毛发或衣物,便可使他发病,甚至死去,并偷取...
-
2 盛世
-
3 或现或隐的威胁 削发令 汉化—腐化(楚)
【谋反与汉化】 自十三世纪以后,中国所有王朝都是在征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没有宫廷政变...
-
4 罪的界定
礼法的首要使命既是要确证清廷是因上承天命而得以统治天下的,也是要在所有层次上使得清廷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