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皈依同一祖先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神话里的真实历史
北方民族融合的完成是以认同共同的神话先祖为条件的。祖先本为一族的血缘标志,可实质上他仅为一种文化识别,与真实的血缘并无关联。认同同样的天地神祇并不能表明是同一种族,而共奉祖先却毫无疑问是同一家。中华民族的统一并不是种族血缘的统一,而是文化的统一。文化的统一是多方面的,如政治统治、风俗道德、经济生活、宗教信仰等,但这些都不是关键的,还是谢林说得对: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中华民族核心的神话只有两个:龙和黄帝。在中国文化发展后期,后者要比前者更为重要,以黄帝为核心的五帝系统是各种族对这个民族皈依的标尺,它集中体现为司马迁所总结的《史记·五帝本纪》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古代先祖谱系。这个谱系既是一座熔炉,也是一个磁场,它敞开胸怀拥抱着投奔者,一旦被接纳,每个成员都打上同样的标记,每个人都会以背叛这伟大的先祖而耻辱,并以处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而自豪。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对后代匈奴的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夏禹是“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是以黄帝为核心的五帝系统的正宗嫡传。司马迁这样去写,虽无确凿的证据,但肯定有一定的传说基础。匈奴后来与汉室通婚,双边关系更进一步密切。汉与匈奴尽管发生过大的军事冲突,但和平的力量始终在起作用。因为有禹后与汉宗亲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汉匈间的融合变得十分自然。从前者看,汉匈是兄弟,从后者看,汉匈是亲家。所以,北朝时匈奴各部与汉融合都是基于以上两个前提,其中一个是事实,另一个则是神话传说。 刘渊是典型的打着汉室宗亲旗号的匈奴贵族。他认为,没有汉人的拥护,尽管实力强大,也是难以称王的。他说:“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刘备)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故不建立匈奴政权,而建汉政权,模糊汉匈界限,理直气壮地做了天子。 引自 15.3 皈依同一祖先 在当时,汉人也并不把非汉族统治者看作僭伪,如汉人邵续说:“周文王生于东夷,大禹出于西羌,帝王之兴,盖惟天命所属,德之所招,当何常邪!”可见,认同共同的德治文化和天命神话,就是同类,原不分什么种族,这在当时成为普遍的趋向。 我国历史上各民族间的融合,并不仅仅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融合,各少数民族间的融合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现象,如石虎便是羯人与匈奴结合的后代。南匈奴一支曾与鲜卑族融合,成为所谓的“铁弗匈奴”。《魏书》卷九五《铁弗刘虎传》: 铁弗刘虎,南单于之苗裔,左贤王去卑之孙,北部帅刘猛之从子。居于新兴虑虒之北。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因以为号。 这种融合进一步模糊了种族界限,奠定了文化一统的基础。即使他们不跟汉族发生关系,匈奴自认为夏禹之后,鲜卑自认为黄帝之后,则这种融合也被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关系的进一步强化。南北朝时期,汉族没有被视为核心,他们只是众多民族中的一支,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拥有者之一。北方的少数民族同样有拥有这份文化遗产的权利。在北方,发生冲突的并不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因为那里不断更迭的政权原本就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所以少数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同样是引人注目的。他们并不将与汉族结缘当作多大幸福,相反,跟五帝神话接轨才是他们的真正荣耀。所以,北方民族的归宗并非仅归汉族之宗,而是归于与汉人相同的远古神话的祖宗——五帝世系。 引自 15.3 皈依同一祖先
49人阅读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3.4 仙道神话:对王权的蔑视
神仙家的理想激起了统治者的欲望,但神仙家们并不接纳他们,尤其是神仙故事的编撰者们,他们...
-
14.3 弥勒与叛逆性的佛教神话
明堂里举行无遮会,这大概是前无古人的举动,佛像于其中挤占了天神地祇的地位,是中国神话史...
-
15.3 皈依同一祖先
-
17.4 玉帝神话及其内在矛盾
玉帝以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在神国独占风光,并不依赖其高尚的道德行为,而是集诸大神的威严神力...
-
18.1 后期民族神话的主要走向
隋唐以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传统意义上的汉族在中华民族的后期...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