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的疗愈 148
为了重获自信果敢,我建议幸存者想象自己正在对抗当前或过去的不公。不过,这类角色扮演通常需要小心谨慎,因为它可能会触发治疗性闪回,重现过去的恐惧感受。 当幸存者学会在角色扮演中自信果敢地体会当下的感受时,他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恐惧是如何诱发讨好行为的。此后他们就可以开始练习在觉察到恐惧的同时仍然保持自信果敢。有了足够的练习,就能治愈过往因未学会“虽惧犹战”而导致的发展停滞。这反过来又有助于解构在应对恐惧时做出的自我伤害式的反应(如过度给予或妥协)。这种练习还能使幸存者更善于管理闪回。 随着后期疗愈的进行,幸存者会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想法”。他们会慢慢戒掉自动附和他人偏好和同意他人意见的习惯,能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他们将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 许多讨好类型的人得以幸存的方式是不断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父母身上,并弄清楚如何安抚他们。有些讨好类型的人几乎成了“通灵者”,能够准确地洞悉父母的情绪和期望。这有助于他们做出最恰当的反应来化解父母带来的危险,有些人甚至能因此赢得一些认可。 现在幸存者需要改变这种习惯,需要努力地去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而不是一直向外投射注意力去读懂别人。那些仍然习惯于讨好别人的人,必须努力减少讨好行为。多年来,我注意到,来访者努力取悦我的程度就能反映出他父母的危险程度。 若想要康复,我们需要逐渐觉察到那些无意识的迎合行为和镜像模仿行为。这有助于我们改变反射性地赞同他人的习惯。显著减少言语迎合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减少不真诚的情绪迎合则是一项更有力的成就。不真诚的情绪迎合体现在一些行为上,例如,面对伤人的讽刺表现得很欢乐,面对惩罚表现得充满爱意,遭到反复伤害时表现得很宽容。为了克服这种行为,我们需要设定界限,以帮助我们忠于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我称之为情绪个体化(Emotional Individuation)。 在进阶的疗愈中,情绪个体化意味着逐渐放弃改变自身情绪来迎合他入情绪状态的习惯。但这并不是指压抑真诚的共情,我们知道,与亲密的人一起哭、一起笑是一种真正美妙的体验。情绪个体化真正的意思是,你没必要受压力驱使而假装自己总是和别人有同样的感受:你不觉得好笑就不必笑;当朋友难过时,你也不必表现得你也很难过;当你感觉难过时,也不必强装高兴。 引自 后期的疗愈 148
54人阅读
> 我来回应
Akik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再谈从极端的讨好反应中康复 145
我将基于创伤的关系依赖症定义为一种自我否定与自我遗弃的综合征,它表现为基于恐惧而无法在...
-
讨好-战类型:令人窒息的母(父)亲 144
以上两段建议也适用于许多讨好-战类型的幸存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试图帮助别人时可能非常具有...
-
后期的疗愈 148
-
第八章 管理情绪闪回 155
情绪闪回是一种令人不安的强烈的退行,也被称为杏仁核劫持(Amygdala Hijack),它会使人闪回...
-
管理情绪闪回的13个实用步骤 156
以下列举的13个实用步骤可以帮你管理情绪闪回。 1。告诉自己:“我正在经历闪回。”闪回会把...
> 查看全部3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