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的情节结构
首先是小说中的一切细节都发生在都柏林,其次是小说的一切细节和意识都从三个主人公的角度出发,再次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严格限制在24小时之内,准确说是18小时45分的时间之内。大家肯定已经听明白了,《尤利西斯》情节结构完全符合西方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原则,即地点只发生在一个城市里,人物是三个贯穿性的人物,时间不超过一天。像我们熟悉的曹禺的《雷雨》一样,是典型的三一律原则的产物。这就使《尤利西斯》在故事情节和结构层面表现出了古典主义式的高度的统一性。 一部以探索人类意识为主导动机的小说为什么严格坚守三一律原则呢?美国学者汉弗莱在《现代小说的意识流》一书中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思考。他认为,经典意识流小说都表现了意识的本质特征,即意识的流动性、无序性,无法井井有条地组织起来,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是一种自由联想。尤其是潜意识中的朦胧状态的意识,更是必须以一种混乱的状态呈现。一部意识流小说如果遵循意识的这种流动的本性,就只能把人的意识活动写成《尤利西斯》最后一章的模样,即摩莉式的无标点的胡思乱想,没有模式、规则,模糊不清。但是,假如一本意识流小说整本全是摩莉式的意识,没有任何形式和结构限制,那就是令人无法想像的小说,再先锋派现代派的小说家也恐怕不会这样写。这涉及到了意识流小说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为意识流营造总体上的小说形式。因此,汉弗莱指出:“对意识流小说家来说,形式的间题就是怎样将秩序加在混乱之上的间题。”川如《尤利西斯》,意识流部分就是混乱的部分,而三一律的情节结构,则是加在混乱之上的秩序和形式。汉弗莱认为,这就是意识流小说家面临的两难局面和巨大挑战:小说家动笔去描述一种混乱的状态,即处于朦胧状态中的人的意识,而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描述显得井井有条,因为他毕竟在创造一件艺术品。在这个意义上,忠实于意识活动本性和特征的意识流小说尤其得求助于外部形式,如《尤利西斯》三一律的情节模式。因为意识流本身是反形式的,小说的形式统一性就只能来自于外部的情节结构。从这一点上看,《尤利西斯》的故事情节层面极力坚持统一性的三一律原则,对小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统一性的情节结构一方面使读者整体上理解小说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与统一性的情节结构的对比中,意识的流动的特征和本性就更加突显出来。统一的固定的形式反衬了意识的流动性和无形性 引自 《尤利西斯》的情节结构
40人阅读
小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4两种记忆及其悖论
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说:“阅读普鲁斯特的著作对于一个粗浅的读者来说一此话说来有些矛...
-
4两种记忆及其悖论
回忆不仅是单纯地把往事再现出来,回忆也是重建,它本身就是一种图式活动,通过演绎和推理完...
-
《尤利西斯》的情节结构
-
《尤利西斯》的情节结构
《尤利西斯》还有一个有趣的主导动机是关于布卢姆的。即布卢姆随身携带的一块烤熟的土豆(马...
-
小说语言:隐喻和转喻
通俗化地说,隐喻和转喻(换喻)就是当我们想描述一件事物时,不直接说出这件事物本身,而是...
> 查看全部3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