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A 巴黎讲演
圆圆
读过 笛卡尔沉思与巴黎讲演
因为我们把这种自由变更看成是明证的东西,就是说,我们在纯粹直观中把诸可能性看成是自身给予的可能性,所以,与这种自由变更相关的就是直观的、确然的一般性意识(Allgemeinheitsbe。wusstsein)。形相本身是一种人们亲眼目睹的,亦即人们可亲自目睹的一般的东西,一种纯粹的、无条件限制的,即完全不依赖事实的、只根据它本有的直观意义的东西。按照字面解释的意义,形相是先于一切概念的。相反,这些按照字面含义来说是纯粹的概念,一定要根据形相才能建立起来。 引自 文本B 笛卡尔沉思——一个现象学的导论 上去就必定如它自己所是的那样。由此,那个还不确定的预期的对象本身,同时就会更清楚地确定下来。在证实的过程中,这种证实本身能够转变为它的反面一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出现了,而且以它自己的样式去取代原来被臆测的东西本身。由此,对被意谓东西的断定不再有效。就这方面来说,我们承认了对象的虚无性(Nichtigkeit)的特征。 非存在(Nicht-sein)绝对只是一种关于存在、真切的存在(Seinsgewissheit),由于某些理由而在逻辑上加以优先考虑的模态性(Modalit)。但是,在一种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明证性是一种不仅关系存在和非存在概念的相关概念,它同样也绝对相关联地对其他存在的模态变化,诸如可能的存在、或然的存在、可疑的存在一当然,还有不属于这个系列的其他模态变化,即根源于情绪和意志领域的,如价值存在和善的存在一等加以模态化。 引自 文本B 笛卡尔沉思——一个现象学的导论 因此,对前给予的客观世界的各种见解,首先是有关存在(有关存在、表象、可能的存在、推测的存在、或然的存在等相类似的东西)的见解的普遍失效(“终止”,“失去作用”)一或者如通常所说的对客观世界的现象学悬搁或加括号一并没有使我们面对虚无 引自 文本B 笛卡尔沉思——一个现象学的导论 那么这也就清楚了,我们关于世界的经验明证性也没能具备作为绝对在先的明证性的优点。就这方面而言,普遍的感觉经验在其中世界始终明证地预先给予我们一显然不可以直接看成为一种确然的明证性。因为,它本身绝对不会怀疑世界是否可能是真实的。就是说,绝对不会排除它的不存在是否可能。事实上,个别被经验到的事物不仅可以是感觉的假象(Sinnenschein),而且,每每整个可观察的统一的经验关联(Erfahrungszusammenhang)本身,也能被贯之以一个相互关联的梦那样的一种假象。我们不必把指出明证性可能将会走向反面当做足以批倒了这种明证性,我们只是要从中看到一种充分的证明:尽管世界的存在不断被经验到,但它的不存在仍然是可设想的。 引自 文本B 笛卡尔沉思——一个现象学的导论 这门普遍具体的本体论(或普遍的存在逻辑学)因而就是自身第一的并且出自绝对论证的科学大全。从顺序上看,各个哲学学科中自在第一的学科是在唯我论上有限的自我学,在扩展之后才是交互主体性的现象学,它是一门普遍的学说,它首先探讨普遍的问题,而后才分支为各门先天的科学。 引自 文本A 巴黎讲演 用莱布尼茨的话来说:在我的原本性中,即在我的确然被给予的单子中,陌生的诸单子得到反映,而这种反映是一种前后一致得到证实的指示。 引自 文本A 巴黎讲演 在所有这一切中,事实是非理性的,但形式、被构造对象的巨大形式系统以及它们的意向构造的相关形式系统则是先天的,是无穷无尽的先天,它在现象学的标题下得到揭示,而自我作为一个一般自我所具有的本质形式无非就在于,通过我的自身思义而得到揭示并且始终可以得到揭示。 引自 文本A 巴黎讲演 这样,我们便把自己提高到了一个方法的洞观上:除了现象学还原的真正方法以外,它是现象学的最重要的方法洞观:用前人的话来说,自我具有一个无比重要而又与生俱来的先天,而且整个现象学或哲学家方法上进步了的纯粹自身思义便是对这个天生的先天及其无限多样性的揭示。这是天生(Eingeborenheit)的真正意义,那个旧的、素朴的天生概念可以说是已经寻觅到了这个意义,但却没能把握住它。需来 引自 文本A 巴黎讲演 那个作为先验自我的我是这样的,它是我自己在这样那样的意义上能够发现的自我,并且可以觉察到我现实的和真实的存在,所以这也是一个构造问题,甚至是最彻底的构造问题。 引自 文本A 巴黎讲演 但还不仅仅如此。与生活的现实性(Aktualitat)同样本质的是潜能性(Potentialitat),而这种潜能性不是一个空泛的可能性。每一个我思,例如一个外感知或回忆等,在自身中可揭示地承载着一个内在于它的潜能性,即可能的、可与同一个意向对象相关的、可从那个我出发而得到实现的体验的潜能性。如现象学所说,我们在每一个体验中都可以发现各种视阈,并且是在不同的意义上。感知在前进着并且描绘出一个期待视阈,它是一个意向性的视阈向前指示着作为被感知之物的将来之物,即向前指示着未来的感知系列。但每一个感知系列也都带有像“我可以不看这边,而去看那边”这样的潜能性,可以指挥这个感知过程不去朝向这同一个东西,而去朝向其他的东西。每一个回忆都向我指示一个由可能回忆组成的完整链条,直至现时的现在,而且在内在时间的每处,它都向我指示可揭示的共同当下性,如此等等。 引自 文本A 巴黎讲演 与此相同,清楚的或模糊的回忆是对这个模糊地或清楚地表象出来的房屋回忆,哪怕是错误的判断也是对这个或那个被意指的实事状态的判断意指,如此等等。我作为那个我生活于其中的意识方式的基本特征就是所谓的意向性,就是对某物的各种意识到(Bewussthaben)。在意识的这个含义中还包含着各个存在样式,例如,在此存在的、可能存在的、不存在的;但也包含着显象存在的(Schein-seiend)、善地存在的(gut-seiend)、有价值地存在的(wert-seiend)等样式。现象学经验作为反思必须拒绝所有建构性的发明,它必须作为真正的经验被接受下来,并且是如此具体地带着那些意义内涵和存在内涵,完全就像它在其中所出现的那样。 引自 文本A 巴黎讲演
6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