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白莲教与“红巾军”的由来
淮河地区一直是白莲教的重要据点。白莲教是佛教的一种世俗化形态,充分吸纳了民间宗教的迷信成分。白莲教在中国流传了近干年。在五世纪初,原始的“白莲社”还只是高度哲学化的宗教结社,但 它后来逐步发展为“白莲教”,变成了“白莲社”的对立面。最终,这一秘密教派宣扬“弥勒下世”“往生净土”,并且预言逢干年之期会有“大劫在遇”。因此,白莲教极具危险性和反叛性。此前历朝历代都曾镇压过白莲教,但它在某些地域的普通民众之间依旧根深蒂固,在蒙古统治晚期的准河地区正是如此。然而,这一教派的弥勒信仰似乎与其他世俗化的教派并无差异ー一其他某些教派则吸纳了唐代摩尼教的教义。在这些教派中,弥勒象征着“白阳”,代表了能够战胜黑暗的光明力 量。这也是一条具有反叛性的教义,宣扬着对现世的不满;更糟糕的是,信徒们越发确信,光明的力量很快就会征服世界。绝望产生希望,因此,普通百姓愈发绝望,就愈发愿意铤而走险,跟随那些自称为“弥勒”转世或“明王”化身的首领们加入叛乱。实际上,这两种教义及其信奉的主神被无奈地混淆了,在普通人眼中,它们是一个整体。到了十四世纪中期,这些教派的首领们偷偷将信众聚集起来,焚香聆听关于苦难世界的末日预言。或许是受到了摩尼教的影响,白莲教教派的象征色也从白色变为红色,以此代表火焰、光明、征服的光芒。在白莲教诡秘的宗教传统中,信众以焚香作为主要仪式,因此他们渐渐以“香军”闻名于世。又因为这些教徒使用红色旗帜,并以红巾裹头,他们也被称为“红军”或“红巾军”。他们确立了一个政治目标,即恢复于1279年被蒙古所灭的大宋。此时,韩林儿自称为宋朝皇室后裔,又号“小明王”。他的家族数代以来都积极地参与白莲教的活动。韩林儿的父亲当年在恢复黄河故道的工程中抓住了机会,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且制作了一个独眼石人像,将其埋在即将挖掘的河道之中,让那些被征召来的农民苦役可以轻易地找到。当石像被发现时,则刚好印证了他的预言,于是人们就被煽动了起来。这一地区变得动荡不安,几位红巾军首领纷纷建立了地方政权,他们宣称恢复大宋,抗击元朝统治。蒙古人与这些叛军不时进行交战,却无法动员足够的军事力量将其彻底击溃。对于令人憎恨的蒙古政权来说,这的确是灭亡的开始。 引自 第一章 序幕: 盐贩、书吏、僧人 1
296人阅读
韧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4-5 白莲教与“红巾军”的由来
-
98-99 诗人应是英雄的媒介
人应当如何从世上获得名誉与财富?接受过的传统教育既要求他们入仕于朝,又要求他们以智慧对...
-
110-111 高适特定的英雄主义理想
高启和他的友人们都致力于特定的英雄主义理想。在中国文化中,这意味着同时展现出个人的道德...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