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67
一旦弄清楚巨大怪物般中文打字机的观念来自哪里,我们就能够理解这一漫长的认知过程背后的意识形态机制。虽然在研究中国或全球的现代信息技术史时,路易斯·斯特尔曼、比尔·布莱森、汤姆·塞莱克和MC哈默等人并不是我们经常需要涉及的人物,但对于为何这些不同行业的人们一提到“中文打字机”就不约而同地构想出一个大同小异的畸形而荒诞的造物,我认为值得深究。 研究这种概念算法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正是从这种算法中,我们得以洞察整段历史的核心问题:19世纪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对中文书写的批判,是以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为基础的,而当这类学说没落之后,这种批判并没有随之消失。因此,关于中文键盘的这种荒诞想象绝不是无意义或无害的,它是对20世纪深深植根于种族等级和进化论的这套论述的继承。实际上,这一技术巨兽不仅仅是继承,还复兴甚至翻新了某些东方论述。正如对于废除汉字的呼声,如今已经不再需要以20世纪时笨拙、残酷的方式从西方文化优越性或中文对进化的不适应性上着手,而仅需通过一个净化的、中立的和据说客观的说法——技术适应性比较研究(comparative technological fitness),就能提出更为有力的论据。毕竟,如果一台中文的打字机真如两张乒乓球桌拼起来那么大,那么汉语的缺陷岂不是显而易见吗? 引自 第一章 格格不入 / 33
34人阅读
應伯爵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P. 48-49
我们要从一个基本认识出发:对于我们头脑中种种预设和分类的解构,就其本身而言,并不能使我...
-
PP. 65-66
本章得出一个反直觉的论点:当我们在阅读那些关于巨型中文打字机的带有贬低意味的漫画,或者...
-
P. 67
-
PP. 78-79 单键盘、东方主义与坍缩的技术语言想象力
随着打字机向单键盘设计转变,一度被认为与打字技术兼容的暹罗文字顿时被贴上了“问题”的标...
-
PP. 89-90
无论20世纪的众多打字机发明者在设计理念上有怎样的分歧,他们都赞成这样一则强有力的正统信...
> 查看全部1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