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王
春芽与衰草,荣枯各有别;一朝秋风至,萧瑟同凋零。 引自 六、祗王 佛身本为凡子,我等亦能成佛;人人皆具佛性,可哀天差地别。 引自 六、祗王 祗王道:“呀,怎么回事?我看见阿佛到了此处,难道是在梦中?”阿佛掩面泣道:“此事欲说还休,不说却又不近人情。唉,待我从头叙来:我本是自荐阶前的人,若非祗王姐姐的美言,早已远离相国府。恨只恨女流不中用,身不由己,结果被强留在西八条,真是无计可奈。当相国大人强召你来唱曲时,我深刻地理解到你的凄楚心境,并觉悟到,今日祗王之不幸,必明日阿佛之遭遇。因此相国府中虽有无尽荣华,我却惶惶难安,愁眉不展。后来又在纸屏门上看到你题的俳句:‘一朝秋风至,萧瑟同凋零。’深感有理。所以我一直尽力打听你们的地址,可惜无人知晓。这回好不容易探听到你们母女在嵯峨山出家,我欣羡叹慕,数次请相国大人准假,要来探望你们,他总是不允。仔细思量,富贵繁华不过浮世一梦,转眼便风流云散,物是人非。而‘人生难受,佛法难求’,若是陷入泥沼地狱,不知将历多少旷劫,方能浮出苦海。年轻貌美岂能长久依恃,地府黄泉不分老少美丑。一朝大限降临,想多呼吸一口气也办不到。人生真比阳炎、闪电还要无常,似我这等贪图一时享受,而不顾来世的人,想来实是可悲。所以今晚我下定决心,从西八条府邸偷跑出来,改装成这副模样来寻你们。”说着轻解披衣,竟也是女尼样貌。她泪水涟涟,续道:“以往的罪孽,阿佛只有削发为尼才能赎清。恳请你们原宥我,让我与你们一起礼佛,同修‘一莲托生’之躯。如果你们不肯宽恕我,那么此身不管飘零何方,即使露宿青苔之上、松根之下,都要倾尽余生,虔诚向佛,以遂往生极乐的心愿。” 祗王听了也流泪道:“我做梦也想不到你会如此打算。世态炎凉,人情冷漠,本来遭人抛弃是我自己的不幸,但以前每念及此,总难免对你心生怨恚。这种念头,或许会阻碍我往生极乐也未可知。这么下去,恐怕今生来世都要给耽误了。现在你毅然斩断红尘,我对你的怨恨嗔怒,就都随风飘散了。业障既去,证果便无阻滞,这比任何事都值得可喜。不过,我们母女出家,是因为怨人怨己、憎恶世俗,在旁人看来是奇事,我们自己却觉理所当然。可是比起你来,又落了下乘。你既无可怨之事,亦无不平遭遇,芳龄十七,正享荣华,却能看破红尘、厌弃秽土,真是有大觉悟心。这道心流转,胜过名僧指引。嗯,你就留在这儿,我们一同修行吧!” 引自 六、祗王 从此,四尼同居草庵,早晚诵经,香花供佛,一心向往极乐净土。后来辞世时间虽有先有迟,却都得偿往生夙愿。后白河法皇在法华长讲阿弥陀三昧堂的过往录上,将她们四人的名字录于一处,写着:“祗王、祗女、阿佛、刀自尊灵”,这是相当难得的事。 引自 六、祗王
3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